与生上人
久住深山里,相忘物外形。
逢人出好语,入定掩残经。
古字碑成轴,名诗榜作屏。
欲知祖师意,柏树在中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久地居住在深山之中,已经忘记了外界事物的形态。
遇见他人时总是说出善良的话语,进入禅定状态时会掩藏起那残破的佛经。
古文字的碑刻成为了画卷,著名的诗篇则成了墙上的屏障。
想要了解祖师的真实意图,就要观察庭院中的柏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与生上人:胡仲参是作者的名字,上人是敬辞,表示尊敬。
2. 久住深山里:长期居住在深山中。
3. 物外形:指外在的形貌、形式。这里指对外在事物无过多关注。
4. 逢人出好语:遇到别人总是说出友善的话语。
5. 入定掩残经:入定指进入一种精神状态,心神安定;掩残经指将破损或尚未完成的经书掩藏起来。
6. 古字碑成轴:古代的文字石刻被制成画轴。
7. 名诗榜作屏:著名的诗句被刻在布告板上用作屏风。
8. 欲知祖师意:想要了解祖师的意愿。
9. 柏树在中庭:柏树生长在庭院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深山的僧人形象,展现了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久住深山里,相忘物外形”描述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超脱世俗纷扰的生活状态。“逢人出好语,入定掩残经”则表现了诗人的友善和内敛性格。
接下来的“古字碑成轴,名诗榜作屏”两句,诗人以古字碑和名诗榜作为生活中的装饰,体现了他对文化和艺术的热爱。最后一句“欲知祖师意,柏树在中庭”则以庭院中的柏树象征永恒的精神传承,表达了他对禅宗信仰的坚守和对佛教教义的领悟。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反映了诗人在深山中追求内心宁静、精神自由的理想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生上人》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胡仲参之手。胡仲参生活在南宋晚期,即公元1161年至1220年间,这一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战乱频繁,民生艰难。
在胡仲参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受到朝廷的征召,担任过各种官职,但由于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选择了辞官归隐,过上了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与佛教僧侣交往甚密,尤其是与生上人的友谊,对他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胡仲参也不例外,他在与生上人的交流中,深受禅宗哲学的启发,开始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体现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独特的禅意诗风。
《与生上人》这首诗正是胡仲参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自己与生上人的友谊,以及他们在田园生活中的淡泊心境。同时,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