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伯氏韵柬梅臞
榾柮炉前坐夜深,寒侵窗户月西沉。
冥搜天地无穷趣,写尽江湖一片心。
霜叶落边添客思,梅花瘦处动高吟。
访君欲问推敲诀,拟把清樽共细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寒冷的夜晚,我在柴火炉前坐至深夜,窗外的月亮渐渐落下。我在这片无垠的大地上寻找着无尽的乐趣,表达我对江湖生活的热爱与执着。霜叶飘落让我想起了远方的友人,梅花绽放又激发了我的豪情壮志。想要向你请教写作的秘诀,让我们举杯共同探讨吧。
去完善
释义
1. 榾柮炉:木柴火炉,此处描述一种生活场景,诗人坐在火炉前度过深夜。
2. 窗户:古时候的窗户是由纸张或布料制成的,可以透过光线,但寒冷的空气也容易从窗户侵入室内。
3. 冥搜:尽力思考、探索的意思,诗人尝试在诗歌创作中寻找生活的无尽趣味。
4. 江湖:古人常以“江湖”指代广大社会或远离故乡的地方,诗人在此表达出他的心系世界之心。
5. 霜叶落边:深秋时节,枫叶染霜而落,此处寓示季节更替以及思念之情。
6. 梅花瘦处:梅花盛开时花影稀疏,花色淡红,给人以瘦弱却坚韧的美感,此处用以借喻友人高洁的情操。
7. 推敲诀:指写作技巧的诀窍和方法。
8. 清樽:清洁的酒杯,象征与友人相聚、共享醇酒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胡仲参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寒冷冬夜中的心境。他通过生动形象的意象和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诗人在冥搜天地无穷趣的过程中,借助于冷峻的月色、枯萎的霜叶、孤傲的梅花等元素,进一步加深了诗歌所要传达的韵味。同时,诗人也借梅花这一形象,隐喻了自己的高雅情操和坚忍品质。此外,结尾部分中,诗人试图通过与友人的交流探讨,共同追寻诗艺的真谛。整首诗篇展示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独立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用伯氏韵柬梅臞》是宋代诗人胡仲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朝末期,即公元960-1279年之间。在那个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人民生活困苦。
胡仲参出生在书香门第,其父曾任县令。他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然而,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却屡试不第,一生未能踏入仕途。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厚的同情。因此,他的诗歌往往具有关注民生、反映现实的特点。
在宋末元初的这段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北方游牧民族蒙古人的崛起,使得中原大地陷入了战火之中。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胡仲参以诗歌为武器,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苦难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