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岳鄂王行实
飞鹄来何意,英雄此日生。
山河张胆气,宇宙载风声。
一片堂中纸,千年身后名。
至今坟上木,犹作不平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雁飞来有深意,英雄诞生在此时。
山川壮怀凌霄志,宇宙间回荡豪杰声。
一张宏图掌中绘,留得英名传千古。
如今墓旁参天树,仍叹英雄不平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岳鄂王:指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封鄂王。
2. 飞鹄: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3. 张:展示,显露。
4. 堂中纸:指秦桧以“莫须有”罪名陷害岳飞的事。相传岳飞被诬陷时,韩世忠质问秦桧实情,秦桧回答:“此事体大,非一言可尽,自有诸公论说。”韩世忠不以为然,遂在公文纸上题诗一首嘲讽道:“堂堂正正八行书,一钱不值李将军。”这里的“堂中纸”即指此事。
5. 不平鸣:形容林木因生长方向不正而被砍伐的情况,此处用来比喻岳飞的不幸遭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岳飞形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其英勇精神和历史地位的崇敬与追思。首联通过“飞鹄”这一形象比喻,展现出岳飞作为英雄人物的豪放之气;颔联则进一步强调其英勇气概和崇高的品质,使人生发出无限的敬意;颈联以跨越千年的名声为喻,强调了岳飞的影响力与不朽精神;尾联以坟头树木的不平之声作为意象,寓情于景,突显了诗人在面对岳飞冤屈历史时所表现出的深切同情和愤懑之情。整首诗韵律严谨,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岳鄂王行实》是南宋诗人胡仲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正是南宋与金朝战争频发,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胡仲参作为一名文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关注。他在阅读岳飞的事迹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读岳鄂王行实》。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一生英勇善战,屡次击退金兵,为南宋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然而,由于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和奸佞当道,岳飞最终冤死在风波亭,成为千古奇冤。胡仲参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岳飞的缅怀,表达了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昏君奸臣的不满。
胡仲参在诗中提到“三箭定天山”,这是岳飞少年时射雁的故事,表现了岳飞少年时期的英勇和智慧。然而,这样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却最终在风波亭含冤而死,让胡仲参深感痛惜。
总的来说,《读岳鄂王行实》这首诗是在南宋时代背景下,胡仲参通过对岳飞事迹的感悟,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