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
愁坐黄昏掩客扉,风翻霜叶满庭飞。
孤灯挑到寒更尽,犹有行人带雨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忧闷地独坐在黄昏里闭门不待客,风吹起满地霜叶飘散在庭院中。
孤单的灯光照映着寒冷的夜晚直到天明,还有行人带着雨水返回。
去完善
释义
1. "愁坐":形容坐着忧愁的样子。
2. "掩客扉":关闭接待客人的门。
3. "风翻霜叶":指风吹动着已经霜冻的叶子。
4. "孤灯挑到寒更尽":意思是指夜深时分独坐孤灯下。
5. "犹有行人带雨归":表示还有在外奔波的行人在雨中归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雨中”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在一个阴雨天气中的所见所思。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他在这样一个特定情境下的孤独、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愁坐黄昏掩客扉”,诗人以“愁坐”开篇,展现出他在这个阴雨天的忧郁心情。“掩客扉”则意味着闭门谢客,暗示着诗人不愿让外界的喧嚣打扰到自己内心的宁静。这句诗为整首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
紧接着,“风翻霜叶满庭飞”一句,诗人描绘了一幅风雨中的画面:秋风翻动霜叶,落叶满庭院飞舞。这既是诗人对外界景色的客观描述,也是他内心情感的一种投射。“霜叶”象征着岁月的流逝,“满庭飞”则暗示着生命的无常,这些都触发了诗人深深的哀愁。
然后,“孤灯挑到寒更尽”,诗人通过对孤灯的描绘,表达了他在这漫漫雨夜中孤独的心境。“挑到寒更尽”意味着诗人一直陪伴着这盏孤灯,直到深夜。这既是对时间的描写,也是对诗人坚守的信念的象征。
最后,“犹有行人带雨归”,诗人通过观察“行人带雨归”的景象,揭示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苦与磨难。尽管如此,人们依然要勇敢地面对生活,如同这些在雨中跋涉的行人一样。
总的来说,《雨中》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一个阴雨天气中的所见所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传达出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整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中》是南宋诗人胡仲参创作的一首描绘雨景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个时期的诗人受到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他们的诗歌通常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胡仲参生活在南宋中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游历和创作诗歌。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从青春年华到暮年时光,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雨中》这首诗中,胡仲参通过对雨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通过雨中的景象,如“湿透青衫”、“江声欲起”等词句,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痛苦生活。同时,他也通过诗句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期望和对自己的身世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