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絜矩书院示学子

标题包含
絜矩书院示学子
四时配四德,元亨利与贞。 天德元最重,方春木主生。 夏火物畅茂,是为德之亨。 金利秋向实,水贞冬日成。 既贞又为元,循环未尝停。 天高而地下,阴降复阳升。 气理本同运,天人特异名。 性情即理气,其义明且精。 元亨利贞理,因时有足征。 生长敛藏气,依理常偕行。 仁礼义知性,一初同圣氓。 恻隠至羞恶,辞让是非情。 天人二而一,如射中鹄正。 奈何天无心,人欲易缠萦。 无心自无妄,通复皆一诚。 吁嗟其有欲,天理随榛荆。 残忍仁斧斤,贪冒义蝗螟。 礼失之绵蕞,知止于絜缾。 天人一而二,如水分渭泾。 大哉古圣人,一念天是承。 仰观俯以察,天降地上腾。 夭桃华灼灼,好鸟鸣嘤嘤。 木德自此盛,我心惟和平。 恢炱行炽景,是月阴阳争。 天明一畅达,朱光布八纮。 动极必生静,慎哉柔道乘。 金行兆新凉,宇宙日清泠。 万宝就凝实,群葩委芳菁。 三阴行肃物,戒哉色与声。 冬至甲子夜,一叶开尧蓂。 凝阴虽已剥,初阳才有萌。 观天于闭塞,掩身身欲宁。 诸君子其来,我诗尔其聆。 子能悟此理,见义自珑玲。 子或昧此理,见义等聋盲。 善根有由蘗,端绪微微呈。 触物动恻怛,致爱先雏婴。 在天元之时,春意方勃兴。 声身贯律度,动作锵璜珩。 三千三百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时配合四德,即元、亨、利和贞。 春天以德开始,万物生机勃勃;夏天以德繁茂,万物茁壮成长;秋天以德收获,果实饱满;冬天以德积蓄,准备迎接新的一年。元始、繁荣、收获和储蓄,这是自然的规律,循环往复,从未停歇。 天地之间,阳气在春夏上升,阴气在秋冬下降,阴阳变化,这是天地的运行规律。人的道德情感,也是依据这个道理发展变化。比如仁、义、礼这些品质,就是人们在观察自然、理解生活后得出的智慧。 天性与人性在某些方面相似,但又有一定的区别。人需要遵循天的道理,同时也需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元始、繁荣、收获和储蓄的道理,都是因时而异,富有哲理。例如:生养、收敛、推广和积累,这些都是要顺应自然的道理。 仁、礼、义这三种品质,人们生来就有,但需要用智慧去理解和发挥它们的作用。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让人保持清醒和理智,避免被贪婪、虚伪等不良情绪影响。 尊重他人、遵守规矩、关爱弱小,这些都是人们应该具备的品质。但是,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容易迷失自我,陷入贪念和纷扰之中。这时候,就需要用天的道理来引导自己,回归真诚和善良。 然而,有些人不能领悟这个道理,他们的行为就会像失去了方向和目标的船,无法找到正确的道路。因此,我们应该多学习、多思考,理解生活的真谛,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它可能被埋没或者被忽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多学习、多思考,理解生活的真谛,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去完善
释义
1. 四时配四德:春天象征“元”,夏天象征“亨”,秋天象征“利”,冬天象征“贞”。这是古代的一种道德观念,用四季的变换来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 2. 元亨利与贞:元、亨、利、贞是儒家对道德的四项要求,分别对应仁、礼、智、信。 3. 天德元最重,方春木主生:这里的“元”指春天,是生命生长的季节,象征着仁德的重要性。 4. 夏火物畅茂,是为德之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得万物繁茂,这就是“亨”的体现,象征着礼仪的重要性。 5. 金利秋向实,水贞冬日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象征着“利”,冬天是休息的季节,象征着“贞”。 6. 既贞又为元,循环未尝停:意思是“贞”和“元”是循环往复的过程,不能停止。 7. 天高而地下,阴降复阳升:描述了天地之间的阴阳变化,体现了自然的规律。 8. 气理本同运,天人特异名:气理是指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天人则是指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句话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9. 性情即理气,其义明且精:人的情感和行为是受自然规律影响的,这个观点非常明确和深刻。 10. 元亨利贞理,因时有足征:意思是“元亨利贞”的道理可以根据时间的变化得到充分的证明。 11. 生长敛藏气,依理常偕行:描述了植物的生长、成熟、凋谢等过程,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 12. 仁礼义知性,一初同圣氓:这句话是强调人人都有良知,都可以理解和实践仁、礼、义这三种道德。 13. 恻隠至羞恶,辞让是非情: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人的四种基本感情,也是人的道德准则。 14. 天人二而一,如射中鹄正: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射箭瞄准目标一样,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15. 无心自无妄,通复皆一诚:没有杂念的人就没有虚伪,他的思想和行为都是真诚的。 16. 遂嗟其有欲,天理随榛荆:叹息人们的欲望过多,以至于掩盖了天的道理。 17. 残忍仁斧斤,贪冒义蝗螟:形容人们违背了道德,变得残暴贪婪。 18. 礼失之绵蕞,知止于絜缾:形容人们对礼仪和知识的理解出现了问题,偏离了正道。 19. 天人一而二,如水分渭泾: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既统一又对立。 20. 大哉古圣人,一念天是承:赞美古代圣人具有高尚的品质,他们的思想与天意相符。 21. 仰观俯以察,天降地上腾:描述了古代圣人通过观察天地间的现象,领悟出人生的道理。 22. 夭桃华灼灼,好鸟鸣嘤嘤: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23. 木德自此盛,我心惟和平:春天的到来使得树木生长旺盛,诗人希望自己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24. 恢炱行炽景,是月阴阳争:描述了夏天的炎热天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5. 天明一畅达,朱光布八纮:描写了秋天的明亮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6. 金行兆新凉,宇宙日清泠:描述了秋天的凉爽天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27. 万宝就凝实,群葩委芳菁:描绘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激之情。 28. 三阴行肃物,戒哉色与声:描述了冬天的寒冷天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之情。 29. 冬至甲子夜,一叶开尧蓂:描写了冬天的寒冷天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0. 诸君子其来,我诗尔其聆:邀请朋友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共同感受其中的哲理。
去完善
赏析
《絜矩书院示学子》这首诗歌的主题在于揭示“天理”和“人性”的关系。诗人首先通过描述四季中的元亨利贞四种德行,暗示着天道的运行和规律。接着,诗人引申出“性情即理气,其义明且精”的论断,将人的性情、道德品质与自然界的道理相互关联,阐明了天人感应的道理。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更是通过对仁礼义的描绘,揭示了人性的各种表现,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念、辞让之情等。并通过对天心的赞美和对人欲的批判,强调了遵循天理的重要性。诗人更运用“天人一而二,如水分渭泾”这一比喻,表达了人对天理的理解和遵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最后,诗人以孔子的教诲为指导,倡导学子们要仰观俯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诗篇的末尾,诗人进一步强调,只有体悟了这些道理,才能称得上见义明,否则只能视而不见,如同耳聋眼盲。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传递出强烈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絜矩书院示学子》是南宋诗人章粲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中国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金朝的入侵,社会动荡不安。然而,这时期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他们坚守气节,致力于文学、艺术和教育事业。章粲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在《絜矩书院示学子》中表达了对于知识和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学子的期望和要求。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章粲曾在学术和教育事业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曾任官至国子监祭酒。他创办絜矩书院,旨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在这首诗中,他以自身的经历和对时代的理解,勉励学子们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