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总卿鹿冈庵
客行鹿冈暮,四顾秋满目。
涧碧烟草滋,林黄霜橘熟。
归鸟各东西,啼螀相断续。
愁心浩难留,故山正幽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旅客行走在鹿冈山时已经日暮,环顾四周满眼都是秋天的景色。山涧里的水清澈透明,岸边绿色的草地上雾气弥漫;树林间黄色覆盖的橘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果实。归巢的鸟儿各自飞回东西的方向,蝉鸣声此起彼伏。我心中充满了忧虑,无法在这里停留,故乡的山峦正显得孤寂而幽深。
去完善
释义
1. 鹿冈:指的是江西省吉水县境内的一个地区名。
2. 暮:这里指日暮时分,也就是傍晚。
3. 四顾:向四周看。
4. 秋:这里指的是秋天的景色。
5. 涧:山涧,山谷间的水流。
6. 碧:绿色。
7. 烟草:这里指的是烟雾般的雾气笼罩在草丛上。
8. 滋:生长,繁殖。
9. 林黄:树林变黄。
10. 霜橘:被霜降后的橘子。
11. 归鸟:指秋天南飞的大雁。
12. 啼螀:指蟋蟀的叫声。
13. 断断续续: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连续不断。
14. 愁心:忧愁的心情。
15. 浩难留: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16. 故山:故乡的山山水水。
17. 幽独:幽静而孤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在鹿冈晚景的所见所思。首句点明“客行”的身份和秋天的时节,通过“暮”字展现傍晚时分。第二句写诗人四望看到的秋天景色,眼前一片秋意盎然的景象。接下来的两句分别用涧水和草木、林间和黄橘描绘了秋色的浓重,并传达了生命的气息。之后两句中的“归鸟”和“啼螀”进一步展现了秋天的氛围,同时暗含人生离别、孤寂的意味。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哀愁之情,无法停留的思绪和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通过对鹿冈暮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杨总卿鹿冈庵》是南宋诗人章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49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战争和政治局势紧张。章粲作为一名文人,在这个特殊时期选择隐居于世,寻求内心的宁静。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章粲已经步入老年,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在官场曾担任过太学正、国子监祭酒等职,后因种种原因辞去官职,退居山林。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而这首诗歌正是他这一信念的体现。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也非常浓厚。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在这一时期交融碰撞,影响了当时文人的思想和创作。章粲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并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了出来。在这首《题杨总卿鹿冈庵》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禅宗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纷扰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