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李兼善书库寄近作
笔下陈无己,香分一瓣奇。
有孙今见嫡,得髓政忘皮。
怀旧书来日,惊人语妙时。
犹思频咀嚼,咽子百篇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在诗人陈师道的笔下,每句诗歌都像一朵奇妙的花。他的子孙后代中,有一位特别出色的人物,真正领悟到了他诗歌的灵魂而忘记了表面的形式。回想过去的书信往来,那些美妙的诗句令人叹为观止。我还是想多次细细品味这些诗篇,让它们滋润我的心田。
去完善
释义
1. "陈无己":这里的"陈"指的是北宋文人陈师道,而"无己"是他的自号,代表着他淡薄名利、谦虚谨慎的品质。这里用他的名字表达了作者对陈师道的尊敬与怀念。
2. "香分一瓣奇":这里的"香"指的是文学创作的馨香之气,"一瓣奇"表示其中的美妙之处。这句意思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受到陈师道的启发,如同花朵一样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3. "有孙今见嫡":这里的"孙"指的是作者本人,"嫡"是古代宗法制度中的正室所生的子女,也就是正统的继承人。这句意思是作者如今能领悟到陈师道的精髓,就如同继承了正统的文学遗产。
4. "得髓政忘皮":这句意思是作者能够把握住陈师道的真谛,甚至可以忽视其外在形式。
5. "怀旧书来日":这里的"怀旧"指的是思念过去的时光,"书来日"是指收到来信的那一天。这句意思是作者在收到来信的那一刻,心中涌起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6. "惊人语妙时":这句意思是当读到信中那些精妙的言辞时,感到非常惊讶和钦佩。
7. "犹思频咀嚼":这句意思是作者仍然不断地回味这些美妙的诗句。
8. "咽子百篇诗":这里的"咽子"是古人用来比喻诗歌的句子,"百篇诗"则是形容诗人作品的丰富。这句意思是作者被陈师道的作品深深吸引,如同品尝美食一般享受其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袁说友在收到朋友李兼善的书信及近期作品后所作的回赠。首联通过对“笔下陈无己”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古诗词的独特见解和欣赏能力。颔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李兼善作品的赞美之情,认为其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精髓,而且超越了表面形式。颈联通过“怀旧书来日,惊人语妙时”表现了诗人对书信内容的回味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尾联则以“犹思频咀嚼,咽子百篇诗”传达出诗人对李兼善诗歌的喜爱之情以及自己从中获得的愉悦。整首诗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和真挚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古诗词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谢李兼善书库寄近作》是南宋著名文人袁说友所创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7年,即南宋理宗宝祐五年。这一时期,距离北宋灭亡已过去约百年,南宋正处于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政局相对稳定,文化繁荣昌盛。
在这个阶段,袁说友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早年,他仕途得意,历任礼部侍郎、中书舍人等要职。然而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他在任上受到排挤和弹劾,因而辗转各地任职。虽然人生波折重重,但袁说友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在此期间,他与著名学者李兼善结为好友,共同切磋学术。
这一时期的背景知识同样引人关注。在政治上,南宋王朝采取妥协求和的政策,积极寻求与北方金国保持和平状态。而北方金国的逐渐衰落,也使得南宋有了短暂的和平发展机会。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江南地区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文人墨客的汇集地。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以辛弃疾、陆游为代表,具有鲜明的爱国忧民特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