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
耨银云,锄璧月,栽得寒花寄愁绝。
阳和一点来天根,春满江南谁漏泄。
珊瑚作树玉为肤,沉水熏香檀吐屑。
野桥横,寒涧洁,斜梢舞破屋角烟,老树压残墙角雪。
风流不肯王谢俦,孤高尚笑夷齐劣。
萧然与俗最无缘,此话难明向谁说。
绝爱西湖君,暗香浮动月黄昏。
亦爱东坡老,竹外一枝斜更好。
二仙去矣花寂寥,著语压花花不倒。
谁能淡笔传其真,谁能楚语招其魂。
参横月落兴未了,三叫花神闻不闻。
花影摇摇情默默,冷透吟脾醒醉魄。
问渠桃李岂知春,西抹东涂受春役。
自然香,无色色。
谯楼角动霜初飞,萧寺钟鸣天欲白。
披衣遶遍树头行,判断人间风月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挥起银锄,抚过明月,耕作寒花寄托哀伤。
温暖的阳光从地心涌出,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江南,却无人泄露。
树干由珊瑚构成,皮肤如玉,沉香袅袅升起,檀木屑飘散在空中。
田野间的小桥,清冷的涧水,枝条舞动,破屋上烟雾缭绕,墙角的老树上覆盖着残雪。
不似风流的王谢家,独立高洁,嘲笑庸俗之辈。
与世无争,这话难以言说,该对谁倾诉?
深爱西湖的宁静,喜爱苏东坡的诗句。
花儿寂寞,但诗句却能描绘出花儿的美丽。
谁能用清淡的文字传递花的真谛,谁能用楚辞召唤花的灵魂?
当月亮落下,兴味未尽,再三呼唤花神。
花影摇曳,情感默默,寒冷刺骨,唤醒醉意中的诗意。
问那些桃李怎会知道春天,涂抹勾画都是春天的痕迹。
自然的香气,没有颜色的颜色。
楼角初霜,钟声悠悠,天空渐亮。
披着衣服绕着树木行走,判断这个世界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耨:耕锄的意思,这里指种植。
2. 银云、璧月:形容梅花的洁白如玉。
3. 愁绝:极度忧愁。
4. 阳和:春天阳光和煦。
5. 天根:大地之根。
6. 漏泄:泄露春光。
7. 珊瑚、玉树:都用来形容梅花的美丽。
8. 沉水、熏香、檀吐屑:都是香料的名字,用于修饰梅花的香气。
9. 横、洁:描述野桥和寒涧的景色。
10. 王谢:指晋代的望族王氏和谢氏,这里指富贵人家的梅园。
11. 夷齐:伯夷和叔齐,商朝末年的一对兄弟,隐居山林,这里是说梅花不慕名利,孤高自赏。
12. 西湖君:指宋代诗人林逋,他的《山园小梅》中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
13. 东坡老:指宋代诗人苏轼,他的《和秦太虚梅花》中有“竹外一枝斜更好”的诗句。
14. 二仙:指汉代的两个神仙人物,赤松子和郑交甫,他们都在诗中出现过。
15. 压花:用文字描绘花朵的美丽。
16. 淡笔、楚语:都是用文字描绘花朵美丽的手法。
17. 参横:星名,这里指夜深。
18. 谯楼:古代建筑的一种,多用于军事瞭望。
19. 萧寺:佛教寺庙,这里指梅花开放的寺庙。
20. 披衣、树头行:诗人夜间欣赏梅花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梅花引》余观复:以诗人的眼光捕捉梅花的灵性与精神,疏影横斜、幽香馥郁的梅花形象在笔墨之间悄然绽放。首联描绘梅花的高洁品质,展示了春天到来时江南的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美丽景象和傲骨之风。颔联运用珊瑚、沉水、檀香等珍贵的物品来形容梅花的韵味,使之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颈联描绘梅花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彰显了梅花的生命力与坚韧不拔的品质。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尾联则表达了对梅花的独特理解,并以西湖与东坡的梅花为例,体现出诗人对梅花的深刻理解。全诗以画龙点睛之笔,勾勒出了梅花的神韵与精神,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梅花的魅力与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花引》是南宋诗人余观复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年-1162年),这一时期正值金朝入侵北宋末年,北方国土丧失,政治斗争激烈,民生疾苦,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
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余观复的诗词创作深受战乱时局的影响。他通过描绘梅花的风骨,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失落的痛惜和对坚贞品格的赞美。“素艳亭亭倚冻墙”、“半开时节最妖娆”,借梅花形象寓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浓香薰得游人醉”则表现了他对盛世的怀念。而“横笛无声已数枝”、“望断江楼客未归”又寄托了战乱中的无奈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此外,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如“银瓶争斗采花魁”描述了市民文化活动的繁荣,但“夜深人静月华收”又透露出这一时期人们的孤寂和忧郁情绪。
综上所述,《梅花引》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对战乱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坚贞品格的赞美,揭示了南宋初期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