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群卉皆舆隶,孤标真圣贤。
乾坤清不彻,风月兴无边。
生意春常在,贞心晚更坚。
骚经虽不载,已入二南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花皆为庶民,独立一株显出真高尚。
世界清澈未能尽,风月情味无穷。
春天的生机永不泯灭,贞洁之心愈老愈坚定。
屈原之经典未载此花,但已列入《诗经》之中。
去完善
释义
余观复,清朝诗人,字心镜,号壶山居士。
注释:
1. 群卉:指各种花卉。
2. 舆隶:古代指地位低下的人,这里用来比喻普通的花卉。
3. 孤标:单独的枝干,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独特气质。
4. 乾坤:天地,这里用来表示整个自然界。
5. 清不彻:清澈明净,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品质。
6. 风月:风和月,这里用来表示美好的自然景色。
7. 兴无边:兴致无穷,这里用来形容观赏梅花的愉悦心情。
8. 生意:生命力,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旺盛生机。
9. 贞心:坚定的心志,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坚韧品质。
10. 骚经:《离骚》,这里用来泛指古代诗歌。
11. 二南篇:《诗经·周南》和《诗经·召南》,这里用来表示梅花的美好品质已经得到了古人的赞美。
去完善
赏析
《梅花》这首诗,借梅花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孤独而高雅的品质和情操。首联“群卉皆舆隶,孤标真圣贤”将群花与梅花对比,以突出梅花的独特地位。颔联“乾坤清不彻,风月兴无边”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意在表现梅花的清雅和高洁。颈联“生意春常在,贞心晚更坚”赞美了梅花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自我修养的决心。尾联“骚经虽不载,已入二南篇”表明虽然《离骚》等经典并未提及梅花,但梅花的美德已经深入人心,正如《诗经·周南》和《诗经·召南》所传达的美好品质一样。整首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高尚品质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花》是宋代诗人余观复所创作的咏物抒怀诗。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高雅、傲然气质,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创作时间:公元1094年(北宋元祐九年),当时国家繁荣昌盛,政治相对稳定。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对诗歌的鉴赏和研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人生际遇:诗人在这段时间里生活安定,博览群书,广泛交游,因此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 《梅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时代背景:宋仁宗在位期间,大力提倡文治,推动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使得大批有才能的人得以施展才华,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此时,梅花在人们心中被视为高尚品质的象征,备受推崇。因此,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