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
盘盘老桂树,金屑黄{上髟下龙}忪。
孕此无尽香,袭袭乘西风。
幽人为延伫,古意滋无穷。
王孙招不来,西郊草蒙茸。
欲以遗远者,道阻嗟难从。
□□不忍替,揽之寄房栊。
梦魂怳而清,夜午超鸿蒙。
常恐芳气歇,我恨何时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观察与品味那古老桂树之美,金色的桂花和绿叶相互映衬,更显生机勃勃。它孕育出无尽的芳香,这香气在秋日的西风中弥漫四散。让我们这些爱好静谧的人为之驻足凝望,感叹其中的古朴气息、深远意境。但遗憾的是,我们的亲朋好友无法一同欣赏这份美景。尽管我们非常希望分享这份美好给他们,但因为道路险阻而无法实现。
既然无法亲手交付给远方的朋友,我们就只能怀着无比惋惜之情,揽起一束桂花寄予心中的房舍之中。愿它的香气能唤起我们的梦境,使我们在午夜时分遨游在无边的天空之中,忘却尘世的纷扰。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如此美好的桂花终将凋谢,而我对它的喜爱却永远不会停止。
去完善
释义
余观复,南宋诗人,字子望,号华亭山人。
1. 木犀:桂花别称,因花瓣四片合成,呈十字形而得名。
2. 金屑黄{上髟下龙}忪:金屑,金色花蕊;黄{上髟下龙}忪,黄色桂花。形容桂花树上的金色花蕊和黄色桂花交相辉映的景象。
3. 孕此无尽香,袭袭乘西风:孕,孕育;袭袭,香气浓烈的样子;乘西风,随风飘散。这句诗描述桂花浓郁的香气随风飘散。
4. 幽人为延伫,古意滋无穷:幽人,隐士;延伫,驻足停留;古意,古人的情感。这句诗表示隐士们为桂花的美丽和香气所吸引,驻足欣赏,感叹古人对桂花的赞美之情绵绵不绝。
5. 王孙招不来,西郊草蒙茸:王孙,泛指贵族子弟;招不来,无法邀请来;西郊,西边的郊野;草蒙茸,草木茂盛。这句诗描述尽管贵族子弟无法邀请来,但他们在西边的郊野仍然可以欣赏到草木茂盛的美景。
6. 欲以遗远者,道阻嗟难从:遗远者,赠送给远方的人;道阻,路途艰难;嗟,叹息;难从,难以实现。这句诗表示想将桂花送给远方的人,但路途艰难,无法实现,只能叹息。
7. □□不忍替,揽之寄房栊:□□,此处缺失;揽,摘取;寄,寄送;房栊,房间。这句诗表示虽然缺失的部分诗句,但仍然无法忘怀桂花的美好,于是摘下桂花,寄送到房间之中。
8. 梦魂怳而清,夜午超鸿蒙:梦魂,梦境;怳而清,迷茫而清晰;夜午,深夜;超鸿蒙,超越天地间。这句诗描述在深夜的梦境中,仿佛超越了天地间的束缚,感受到一种迷茫而清晰的意境。
9. 常恐芳气歇,我恨何时终:芳气歇,花香消逝;我恨何时终,表达出对桂花凋零的惋惜之情。这句诗表示时常担心桂花的香气会消逝,自己心中对桂花凋谢的惋惜之情不知何时才能终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木犀》描绘了桂花的美丽与香气,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盘盘老桂树,金屑黄{上髟下龙}忪"两句形象地描绘出桂花树的形态和色彩,展现出其古朴的美感。接下来的诗句"孕此无尽香,袭袭乘西风"则强调了桂花的香气浓郁且随风飘散,让人陶醉其中。
"幽人为延伫,古意滋无穷"意味着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诗人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怀和无尽的韵味。而"王孙招不来,西郊草蒙茸"则传达出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慨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随后的诗句"欲以遗远者,道阻嗟难从"表达了诗人希望把这份美好分享给远方的人,但由于道路的艰难而感到无奈。"□□不忍替,揽之寄房栊"则表达了诗人宁愿亲手摘下桂花,将其寄托在房间的窗户上,以便让远方的亲朋好友也能感受到这份美好。
最后,"梦魂怳而清,夜午超鸿蒙。常恐芳气歇,我恨何时终"这四句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他担心桂花的香气会消散,自己无法长久地拥有这份美好。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桂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犀》是宋代诗人余观复的一首描绘桂花美景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00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此时,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人生际遇方面,余观复是一位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学成就。他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诗歌创作。在他的笔下,桂花这种平凡的花朵变得美丽动人,令人向往。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北宋王朝推崇儒家文化,重视文人墨客的培养。许多文人墨客都积极参与科举考试,以求取得功名,实现个人抱负。然而,对于一些出身贫寒的文人来说,他们的理想往往难以实现,只能寄情山水,抒发胸臆。余观复正是这样的诗人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