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隐者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行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悬崖边的小路走在青石板上,半山腰处云雾环绕,怀抱著清泉与山石。山间老者酿好酒后就足不出户了,地面满地的落花都无人走过。
去完善
释义
1. 苍壁:青灰色的峭壁。
2. 坞:山谷。
3. 山翁:指隐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画卷:沿着曲折的小径,行走在峭壁之上,周围环绕着云雾缭绕的山涧,涓涓清泉从山间流下,与岩石相依相伴。画面里还有隐居于世的山翁,他在家中酿熟了美酒,却闭门不出,静静地享受着这美好时光,任由地上的落花铺满了小路。
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溺于隐居生活,而是巧妙地揭示了归隐者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的敬畏和依恋,也有对世俗纷扰的冷漠和摒弃。这种矛盾心理在诗中得到了完美融合,使得诗歌充满了层次感和深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隐者》是宋朝诗人郭祥正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75年至1012年之间。
在郭祥正生活的时代,北宋朝廷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仍然尖锐,许多知识分子和士人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心灵的宁静。郭祥正作为一位文人雅士,对这种隐逸生活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走访了许多隐者,与他们交流思想,探讨人生哲理。这首《访隐者》就是他在这一过程中创作的。
在这首诗中,郭祥正以隐者的视角描绘了山林生活的恬静美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还通过对比隐者和世俗社会的不同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反思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这种情感反映了当时部分文人士大夫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