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桃源行

标题包含
桃源行
武陵溪边翁好渔,笭箵钓车日采鱼。 扁舟为家苇为屋,岂知世有神僊居。 晓来不记舟行路,忽在桃花深绝处。 红云杳叆望欲迷,绛雪缤纷落无数。 水源尽处便逢山,一迳似通人往还。 穿花竟出洞谷口,别有天地如人间。 青山高下鳞鳞屋,秀野桑麻深泼绿。 春深耕罢犊牛眠,昼静人闲鸡犬熟。 村中老幼皆相知,惊逢外人子为谁。 平生采鱼不到此,借问此是蓬莱非。 笑言此亦人间耳,闻有蓬莱何处是。 秦初避乱偶此来,今日已传秦几世。 渔家不识青史编,相传去秦六百年。 吁嗟已不闻汉魏,岂复知今晋太元。 当时祇恐秦万世,携家挈邻相远避。 早知秦不五十年,安得种花来此地。 采药山人去不归,啖松女子今何之。 种桃著花尚未实,未必岁月多如斯。 家家置酒延鸡黍,便好卜邻花底住。 中心自喜口不言,后日重来今且去。 凄然辞别便登舟,依旧花间溪水流。 插竹谩标来处路,鸣榔无复旧时游。 顾家一念僊凡隔,如梦惊回寻不得。 当时不与俗吏知,或可重寻旧踪迹。 五胡云扰岂减秦,晋人合作桃源人。 渔郎出山自失计,秦人绝踪应未仁。 渔郎渔郎休太息,渔家自有神僊国。 鲙鲈沽酒醉芦花,此乐桃源人未识。 神僊有无何渺茫,退之此语诚非狂。 渊明作记亦直寄,便如东臯志醉乡。 秦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姚勉(1238年-1313年),字述之,号雪坡,南宋末年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姚勉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上担任了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桃花源】 在那武陵溪边,有一位喜欢打鱼的老人。他每天都驾着竹舟,满载着希望去捕捉那些嬉戏的鱼群。他的家就是那竹筏上的小木屋,四处环水,一片宁静。也许在他看来,这里就已经是神仙般的生活了。 一个清晨,老人忘记了如何来到这片地方,却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一个神秘的桃花源。眼前是漫天的红花和白雪般的落花,仿佛置身于一片仙境之中。沿着小河,穿过茂密的桃花林,便是那个传说中的神仙境地。 这里的山水环绕,仿佛与世隔绝。家家户户都盖着鳞次栉比的瓦房,掩映在青翠的桑树、田野之间。春天播种过后,耕牛休息,村民们都在享受着这宁静的生活,鸡犬之声相闻。村里的人无论老少都非常友好,他们好奇地看着这位外来者,而他也觉得恍若隔世。 这里的人们虽然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并不认识历史。据说,他们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为了躲避战乱才来到这里。那时,他们以为秦朝会千秋万代,于是便带着家人和邻居一起远离了尘世。没想到秦朝只维持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如果早知道这样,当初就可以早早来这里了。 现在村子里的居民,很多都是当时的避乱者。然而,那些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仙人和那些吃了松果的仙女,都不见了踪影。如今,他们的桃树虽然已经开花,但还未结果,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实现。尽管如此,每家每户还是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希望邀请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老人们心中满是欢喜,但并不愿意表达出来。只是暗暗许下心愿,将来有一天还会回来这个地方。然后带着深深的感慨,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回到了现实的世界。但在老人的心中,那份美好永远是无法替代的。 桃花源的美景,让他想起了古人对于神仙境界的描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们总在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但是,真正的桃花源或许就在我们的内心,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找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姚勉的《桃源行》描述了一幅美丽的桃花源画卷。诗中以武陵溪边的渔民、神秘的桃花源、生活其中的居民以及此地的历史传说等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场景。诗人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巧妙地描绘了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首联写武陵溪边的渔夫们在一天的劳动后收获丰富的鱼儿,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宁静。颔联提到渔夫无意间发现了桃花源,那里隐藏着令人惊艳的红云、绛雪等奇景。颈联通过描写桃花源的道路,展示了其与世隔绝的特点。紧接着的几联详细描绘了桃花源的景色、人文和风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和谐安宁、生活富足、邻里友善的人间仙境图。 随后,诗人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了桃花源的历史。虽然桃花源的居民并不知晓外界的变迁,但他们过着美好的生活。这一部分进一步强调桃花源的神秘性和美好愿景。最后,诗人以理性的思考表达了对桃花源的看法,指出神仙国度并非遥不可及,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 整首诗风格独特,既有梦幻般的仙境描绘,又有现实的生活写照。诗人通过对桃花源的赞美,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同时,也启发了读者思考人生价值和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桃源行》是南宋诗人姚勉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当时正值金朝和蒙古的战乱时期,民不聊生。姚勉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度过了一生,他亲身体验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也看到了官僚腐败、社会黑暗的现象。 在诗歌中,姚勉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蓝本,通过对桃花源这一理想世界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桃花源的美景,以及那里的人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场景,以此来反衬现实社会的残酷和黑暗。 此外,姚勉还在诗歌中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认为他是文人墨客的楷模。陶渊明一生淡泊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的精神和品质成为了后世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姚勉在此诗中表现出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总之,《桃源行》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建立在金朝和蒙古的战乱时期,姚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亲身经历了战争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他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蓝本,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