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
前村后村水车声,咿咿轧轧终夜鸣。
皇天不雨四十日,高田何止龟兆出。
田家眼穿望早禾,早禾不熟奈饥何。
今年神祠祷不应,沽酒买牛空费多。
天公高居民父母,有耳应闻下民语。
乞我滂沱半朝雨,免遭县吏鞭笞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前村:指前面的村庄;后村:指后面的村庄。
2. 水车声:指的是利用水流冲击轮轴转动的农用工具“水车”所发出的声音。
3. 咿咿轧轧:形容水车运作的声音。
4. 皇天:指天空,借指上天。
5. 龟兆:古人通过观察龟甲上的裂纹来预测吉凶,此处借指旱情严重。
6. 高田:地势较高的田地,通常较为缺水。
7. 神祠:供奉神灵的地方。
8. 沽酒:购买酒;买牛:购买耕牛。
9. 有耳:指倾听百姓疾苦的天公。
10. 滂沱:大雨的样子。
11. 半朝雨:指适量的雨水。
12. 免遭县吏鞭笞苦:指农民因欠税等遭受官府的体罚。
去完善
赏析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佳作,本诗则是清朝诗人章甫模仿之作。这首诗歌以农家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农民渴望降雨、解除旱灾的愿望。作者通过对农村生活和农田景象的描绘,以及农民在旱灾中的痛苦和无奈,揭示了农民的艰辛生活,以及对天和政府的期望与失望。
首联“前村后村水车声,咿咿轧轧终夜鸣”描述了干旱时期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水车是中国古代一种农业灌溉工具,通过机械原理将低处的水提升至高处农田进行灌溉。此句展现了农户们通宵达旦地转动水车的情景,既表现了农民们对庄稼的关注和辛勤劳作,又突出了旱情之严重。
颔联“皇天不雨四十日,高田何止龟兆出”描写了旱灾的时间之长以及灾害的严重程度。长时间无雨导致龟兆出现,这是一种古代的占卜方式,用以预测天气状况。可见干旱时间之久使得农民求助于卜辞,反映了农民渴望下雨的心情和对自然环境的无奈。
颈联“田家眼穿望早禾,早禾不熟奈饥何”描绘了农民急切盼望早稻丰收的情景,而“不熟”则预示着农民的饥饿困境。这表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苦和现实的无情,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贫困和不公。
尾联“天公高居民父母,有耳应闻下民语”揭示了对天与政府救助的期盼。作者将天与封建统治者并称为“父母”,以表达农民渴望得到庇佑与关爱的愿望。然而,在现实中,“神祠祷不应,沽酒买牛空费多”,祈求神灵无效,耗费钱财却未能求得一场降雨,这表现出了农民的失望与痛楚。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民面临的生活困境,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腐朽与冷漠。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悯农》是唐朝诗人李绅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唐时期(公元780年-850年)。在那个时候,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农民生活在贫困之中。
李绅是一位关心民生、同情农民的诗坛领袖。他在这个时期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对农村的社会现象有深刻的了解。他在任期间,致力于改善民生,推动农业生产。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农民的关爱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在《悯农》这首诗中,李绅以农民的辛勤劳动为出发点,描绘了他们耕耘播种的艰辛场景,以及对丰收的期待。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剥削现象,农民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回报,他们的生活仍然困苦不堪。这种现实的反差激发了诗人的愤怒和不平,使他对农民的困境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总的来说,《悯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中唐时期的动荡时局,以及李绅作为一个关心民生的地方官员,对农民生活状况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也表达了诗人对改善民生的期许和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