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御制己亥十一月十三日南郊祭天斋宫即事赐诗 其二
展采齐明拱面南,浓云深入夜更严。
风和不放琼英落,日暖高随玉漏暹。
照地神光临午陛,鸣皋仙羽下重簷。
五门回仗如天上,看举鸡竿雨露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展示才华如同明亮的彩虹横跨天空,夜空深沉而庄严。
和风轻轻吹过,不使雪花飘落,阳光温暖照亮高大的建筑与时光的流逝。
神明的光辉照耀大地,如同天神的降临;高高的屋檐回响着仙家飘渺的羽音。
繁华的五门仿佛来自天堂,看着鸡竿高举,沐浴在甘露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展采齐明:"展采"指帝王南郊祭天的仪节,即进献黍稷等祭品于神座前;"齐明"表示祭祀场所明亮。
2. 浓云深入夜更严:描述祭祀当夜的浓厚云层和氛围更加庄重肃穆。
3. 风和不放琼英落:形容和煦的风吹拂而不让琼英(雪花的雅称)飘落,表现出祥和的气氛。
4. 日暖高随玉漏暹:阳光温暖地照耀在玉漏之上,随着时辰逐渐西斜。"玉漏"是古代计时工具。
5. 照地神光临午陛:神明的光辉洒满祭坛的台阶,凸显出神明的降临。
6. 鸣皋仙羽下重簷:从高处传来仙鹤的鸣叫,它们降落在殿堂的重檐之下。
7. 五门回仗如天上:描述宫廷中五色门之间排列整齐的仪仗队伍,宛如天宫景象。
8. 看举鸡竿雨露沾:描写观看举行祈雨仪式时的场景,由人高举竿子,使鸡飞至云端,向天祈求雨露滋润大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蔡京所作,描绘了皇帝在南郊祭天的场景。诗人运用了许多意象来表达对皇帝的敬意和对国家昌盛的期望。
首联“展采齐明拱面南,浓云深入夜更严。”,描述了皇帝在南郊祭天的庄重场面。诗人用“展采齐明”来形容皇帝的庄严形象,“浓云深入”则表现了祭天的夜晚气氛。
颔联“风和不放琼英落,日暖高随玉漏暹。”,描写了祭天的自然环境。诗人以“琼英落”比喻雪花飘落,展现了冬日祭天的景象;又以“日暖高随玉漏暹”来形容阳光普照,温暖人心。
颈联“照地神光临午陛,鸣皋仙羽下重簷。”,进一步描绘了祭天的场景。诗人以“照地神光”形容皇帝的光辉,“鸣皋仙羽”则象征群臣朝拜的景象。
尾联“五门回仗如天上,看举鸡竿雨露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昌盛的美好愿景。他以“五门回仗如天上”来形容祭天的盛况,表现出皇帝威仪的庄重;又用“看举鸡竿雨露沾”表达了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恭和御制己亥十一月十三日南郊祭天斋宫即事赐诗 其二》是宋代诗人蔡京所作。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宋哲宗赵煦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的十一月。在这期间,蔡京任尚书左丞,正积极推行改革政策,协助皇帝治理国家。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北宋中期,国家正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但社会矛盾仍十分复杂。皇室、官僚士绅和民间百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作为尚书左丞的蔡京,一方面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另一方面还要关注民生问题,推进政治改革。
这首诗是蔡京在南郊祭天斋宫时即兴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诗歌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才情和政治抱负。在诗中,蔡京以松树、山鸟等景物比喻自己的品质,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付出、为民众谋福祉的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