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责商山四皓

标题包含
责商山四皓
秦末家家思逐鹿,商山四皓独忘机。 如何鬓发霜相似,更出深山定是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秦朝灭亡时,每家每户都在思考如何夺取天下,但商山的四位隐士却忘记了世事的烦恼。他们的白发和现在的我如此相似,他们又为何要从深山出来参与纷争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商山四皓:指的是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人曾避乱于商山之中,是秦朝末年有名的隐士。 2. 逐鹿:原意是指追逐猎物,这里比喻争夺天下。 3. 忘机:忘却世俗的巧诈心机,指无争世事的心态。 4. 鬓发霜相似:指四人的头发都花白如霜。 5. 定是非:确定事物的真伪或曲直。
去完善
赏析
《责商山四皓》是南宋诗人蔡京的一首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手法,讽刺了秦末的逐鹿之辈与隐逸于商山的四皓(四个年老的贤人)之间的态度差异。“秦末家家思逐鹿”描述了当时社会纷扰、竞争激烈的现象,而“商山四皓独忘机”则表现了四皓恬淡宁静、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然而,诗人在第三句中提出质疑:为何四皓的头发都已花白却仍未能在红尘之中安身立命?最后一句“更出深山定是非”暗示了这四皓不应该仅仅隐居避世,而是应该站出来为社会、为正义发声,正如他们的名字所寓含的意义——四位智慧的老者,他们的出现无疑会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责商山四皓》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蔡京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4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战乱频繁,社会矛盾激化。 蔡京在南宋时期历任多职,参与了许多政治活动。他在青年时期曾一度受到朝廷的重用,但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失去了官职。在这个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对社会现象和时政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南宋时期,国家内外交困,面临着金兵的侵扰和内部的社会矛盾。在这种背景下,蔡京对朝廷的无能和国运的衰微深感忧虑。他在《责商山四皓》一诗中,通过对商山四皓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官僚腐败、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