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丘宗卿帅蜀
前瞻及河陇,内顾连江沱。
边筹尚弹压,民瘴须挼挱。
方当上怀远,况复岁荐瘥。
宜公去帆轻,岁月亦易多。
西人岂不好,奔波经东人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展望未来和河陇地区,国内关注着长江与沱江之间的联系。
边防事务仍然需要控制镇压,民间疾苦需要好好安抚。
正当我们准备远足怀古的时候,更何况是每年都会发生的疫病。
适合于你去扬帆远航,岁月容易流逝。
西域人民岂能不好,但是千里跋涉经过东方的人又怎么样呢?
去完善
释义
1. 河陇:指黄河和陇西地区,这里泛指我国西部地区。
2. 江沱:江即长江,沱即沱江,都在四川省境内,这里代指四川地区。
3. 边筹:筹划边防事务,这里指在边疆的治理工作。
4. 民瘴:瘴气是指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湿热空气,由于瘴气的存在,古代人们往往认为这些地区有疫病发生,所以这里指的是四川等地的恶劣气候条件。
5. 挼挱:揉搓的意思,这里用来说明应对瘴气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6. 上怀:即怀柔,安抚远方的人心。
7. 荐瘥:瘥是疾病痊愈的意思,荐瘥表示疾病的反复发作,这里是说当地疫情反复。
8. 宜公:是对丘宗卿的尊称。
9. 西人:这里指蜀地之人。
10. 东人:这里指东部地区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陈傅良送别友人丘宗卿前往蜀地任职时所作。首联描绘了蜀地的地理特点,河流与山地相间的地势。颔联点明蜀地的边疆危机以及民众的疾苦,需要丘宗卿去弹压处理。颈联强调了丘宗卿应当具备宽阔的胸怀,关注远方的事务。上片尾联则用一种哲理性的观点传达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下片通过问句“西人岂不好,奔波经东人何”表达了对朋友丘宗卿即将远离的关切之情,也是对离别情绪的反衬和安抚。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肩负的重任寄予厚望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丘宗卿帅蜀》是南宋诗人陈傅良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即南宋孝宗隆兴二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正处于抗金战争的关键时期,国家局势紧张。
在这一年里,陈傅良的好友丘宗卿被任命为四川宣抚使,即将前往蜀地主持军事防务。陈傅良深知四川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到丘宗卿的责任重大。因此,在送别丘宗卿时,他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陈傅良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较为复杂。他在政治上的主张并未得到朝廷的充分重视,这使得他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这种矛盾的心态在《送丘宗卿帅蜀》中得到了体现。
同时,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处于动荡之中。在与金国的战争中,南宋军队屡屡失利,国家局势岌岌可危。在这种背景下,陈傅良创作了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