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卜算子(萧计议席上)

标题包含
卜算子(萧计议席上)
草际雪痕消,梅上春心动。碧幕红裙簇画筵,横玉声三弄。 雅兴杂鱼龙,妙舞回鸾凤。莫道司空眼惯□,还入清宵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草地上雪的痕迹已消失,梅花在春风中摇动。碧绿的帷幕下,身着红裙的女子们围绕着画桌翩翩起舞。突然,一阵美妙的音乐响起,如同横笛吹奏出的声音。这场景混杂着鱼和龙的形态,优雅的舞蹈好像飞舞的鸾和凤凰。不要说司空见惯这些景象,它们还会在静夜里进入人们的梦境。
去完善
释义
1. 草际:草丛中。 2. 雪痕消:指雪的痕迹逐渐消失。 3. 梅上春心动:指梅花开放,春天来临,人们的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 4. 碧幕:绿色的帷幕。 5. 红裙:红色裙子,这里代指女子。 6. 簇画筵:形容聚集在一起观赏画筵的情景。 7. 横玉:古代一种乐器名,即横笛。 8. 三弄:三次吹奏。 9. 雅兴:高雅的兴致。 10. 鱼龙:鱼和龙,这里是比喻各种表演节目。 11. 妙舞:优美的舞蹈。 12. 回鸾凤:比喻像鸾凤一样飞翔舞动。 13. 司空:官职名称,这里指李廷忠自己。 14. 清宵:寂静的夜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萧计议宴席上的景象。开篇两句,“草际雪痕消,梅上春心动”,通过冰雪消融、梅花绽放的景象,展现了春天来临的气息,同时也暗示了宴会的欢快气氛。紧接着,“碧幕红裙簇画筵,横玉声三弄”,描述了宴会现场华丽而热闹的场面,画面感十足。 接下来的“雅兴杂鱼龙,妙舞回鸾凤”则进一步突出了宴会的高雅氛围和歌舞之美。其中,“鱼龙”代指古代的百戏表演,而“鸾凤”则是对美好事物的象征,这两句既表现了宾客们的兴致勃勃,又衬托出宴会现场的繁华与和谐。 最后两句“莫道司空眼惯□,还入清宵梦”则是作者对这次宴会的感慨与赞美。尽管司空见惯,但这样的美景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让人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美妙的梦境。整首词以生动传神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繁华的宴会景象,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由衷的欣赏和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卜算子(萧计议席上)》是南宋诗人李廷忠的一首词作。创作于公元1185年前后,正是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李廷忠作为南宋官员,参与了朝廷的许多政务。这首词就是在一次宴会上,为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的感慨而创作的。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正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强大压力,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与此同时,南宋国内的民生问题也十分严重,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怀显得尤为突出。 李廷忠在官场上的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因此,在这首词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他也表现出了对时代背景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