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残编

标题包含
残编
残编断简事寥寥,购辑成书匪一朝。 韦述投山藏旧史,肩吾去国失宫谣。 须知孔壁遗文在,岂逐秦燔烈焰销。 博学多闻予所仰,喜君携笈过衡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复,字履中,号潏水,又号潏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他的主要活动在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1023-1067年)。 李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残留的古籍资料稀少,购买编辑成书并非一蹴而就。 韦述投入山中埋藏了古代的历史记载,陆贾离开国家丢失了宫廷的歌谣。 要知道孔庙中的遗文在传承着文化,怎么可能随着秦朝焚书令的火光而消散呢? 我敬佩学识渊博和见多识广的人,高兴你能带着装满书的背包来到我的小屋。
去完善
释义
1. 残编:指破损的书籍或文件。这里表示遗失或散落的古籍文献。 2. 断简:被断开或破损的书简。这里与“残编”一同表示古籍文献的缺失。 3. 事寥寥:形容事情稀少,记载不详。 4. 购辑:购买并组织编辑。 5. 成书:编纂成书。 6. 匪一朝:非一朝一夕之功,强调花费时间之长。 7. 韦述:唐朝著名的学者和历史学家,曾编写《唐书·艺文志》等著作。这里用他的故事来表明对古籍保护的重视。 8. 投山:指隐居山中。 9. 藏旧史:指收藏古代的历史资料。 10. 肩吾:传说中的仙人,这里借指神仙世界。 11. 去国:离开国家,这里可理解为离开人间。 12. 失宫谣:失去宫廷中的歌谣,这里指失去历史的记录。 13. 孔壁遗文:指孔子庙堂墙壁上的古文诗碑,这里代表古代文化的传承。 14. 岂逐:怎能随着……消逝。 15. 秦燔: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这里用来比喻历史上的文化破坏。 16. 烈焰销:烈火燃烧后逐渐熄灭,这里表示历史文化的湮灭。 17. 博学多闻:知识渊博,见闻广博。 18. 予所仰:我所敬仰的人。 19. 喜君:喜欢你。 20. 携笈过衡茅:拿着书箱经过衡山和茅山,这里是作者在表达愿意与志同道合者一起研究古籍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残编》,诗人通过描述“残编断简”的文本状况和韦述、肩吾两位古人藏书之事,表达了对珍贵古籍的热爱和敬意。同时,诗人也强调了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表达了在学术研究上崇尚博学多闻的态度,以及与朋友分享知识的喜悦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残编》是唐代诗人李复所创作的咏史诗。这首诗描述了战乱时期,一位读书人拾取散落战地的古籍,感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情景。整首诗充满了对战争的哀叹和对文明的珍视之情。 首先,从创作时间和作者的生卒年可以得知,《残编》约作于公元8世纪中后期。这个时期正值唐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藩镇割据现象严重。在这种背景下,战争频繁,民生疾苦,而文化也受到极大的冲击。 其次,李复作为唐朝的一位士人,他的一生也颇受时局影响。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李复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文精神的丧失,因此通过《残编》表达出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敬仰。 再者,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科举制度已经逐渐成熟,文人墨客对于文化事业的投入也逐渐增加。然而,频繁的战火让许多古籍、建筑毁于一旦,这无疑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摧残。面对这样的现实,李复借《残编》抒发了自己对文化的忧虑以及期待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