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居
门径俯清溪,茅簷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门口的小路下方就是清澈的小溪,茅草屋檐与古老的树木相齐。这世俗的纷扰都无法到达这里,时常可以听到水鸟的叫声。
去完善
释义
1. 清溪:清澈的小溪,这里指作者居所附近的溪流。
2. 茅簷:用茅草做的屋檐,这里指作者居住的简陋房屋。
3. 古木:古树,这里是描绘乡村景色的一部分。
4. 红尘:繁华热闹的都市,这里与“飘不到”搭配,表示作者的隐居生活不受世俗打扰。
去完善
赏析
《溪居》是一首描绘宁静田园生活的诗,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新的画面。首先,诗中的“门径俯清溪”一句,描述了居所与清澈溪水之间的位置关系,突显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接着,“茅簷古木齐”则为读者呈现出古朴的房屋和茂密的树林相互映衬的场景,加深了诗歌的意境。诗中出现的“红尘飘不到”则表达了远离尘嚣的心境,使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超脱世俗的世界。最后,通过“时有水禽啼”这一细节描写,诗人将静谧的景色与生活气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富有生机的田园景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居》是唐代诗人裴度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幽静的山谷溪边居住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心境的恬淡与宁静。
创作时间:公元824年
在这期间,裴度因功晋升为礼部尚书,但他深感政治上的明争暗斗和党同伐异令人心寒。于是选择在河南偃师缑山白云乡一带建造了一座别业,过上了远离朝堂的宁静生活。因此,他的诗篇大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以此表达出他对恬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斗争的不满。
时代背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宦官专权,朝政混乱。在这种环境下,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并寻求心灵的安宁。道家思想逐渐兴起,强调顺应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追求。裴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选择了归隐山林,寻找内心的平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