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讶诸公不相访
忆昨雨多泥又深,犹能携妓远过寻。
满空乱雪花相似,何事居然无赏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想起昨天雨水太多、泥土太深,但我仍然能带着歌妓去远方寻找乐趣。满天飞舞的雪花犹如混乱的思绪,为何我竟然无心欣赏这般美景?
去完善
释义
【词语注释】:
1. 裴度:字中立,唐朝政治家、文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封晋国公。
2. 雪:下雪。
3. 讶:惊讶,惊奇。
4. 诸公:各位官员;大家。
5. 相访:互相拜访。
6. 忆昨:回忆昨天。
7. 雨:下雨。
8. 泥又深:道路泥泞不堪。
9. 犹能:还能。
10. 携妓:带着歌伎。
11. 远过:远处走过。
12. 寻:寻找,探访。
13. 满空:满天。
14. 乱雪:杂乱的雪花。
15. 何事:为什么事情。
16. 无赏心:没有欣赏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雪中讶诸公不相访》是唐代诗人裴度的一首咏雪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约赏雪的情景,以及对于未能如约而来的友人的疑惑和失望。
首句“忆昨雨多泥又深”回忆了前几天下雨时的场景,道路泥泞难行。尽管如此,诗人仍然能够带着歌妓穿过泥泞去找寻友人。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和珍视。
第二句“犹能携妓远过寻”中的“携妓”一词在唐代并不含有贬义,而是指诗人带着家妓或歌妓出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尽管面临困难,仍然坚持寻找友人的决心。
第三、四句“满空乱雪花相似,何事居然无赏心。”描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的美景,然而令诗人疑惑的是,为何如此美丽的景色却没有人来欣赏呢?这里的“赏心”指的是赏雪的心意,诗人用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未能如约而来的友人的失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中讶诸公不相访》是唐代诗人裴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在这一年代,唐朝历经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虽然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尖锐。
裴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于贞元五年(789年)考中进士,此后在官场浮沉多年。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裴度正担任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整顿纲纪。他在任期间,公正廉洁,敢于直言进谏,深得皇帝信任。然而,由于朝中权臣的排挤,他的仕途一度受挫。
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裴度写下了这首《雪中讶诸公不相访》。诗人以雪中的孤独形象表达了对自己遭际的不满和对友情的渴望。诗句“闭门听雪酒新醅”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而“群公何事不相陪”则透露出了他对朋友们的关切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一个正直的文人墨客在面对挫折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