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龚深之疾往复 其一
未识先生病所因,调料想亦费精神。
无人可问维摩疾,顾我徒知管仲贫。
未肯一经终皓首,不应千里漫思莼。
藤床卧对炉烟细,想岸渊明漉酒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尚未了解先生的病因, 即便猜测也要耗费精力。
无法求教维摩诘的治疗方法, 只能暗自担忧管仲式的贫困困境。
不愿意为了生存而从事琐碎的工作直至白头, 不应忍受奔波劳碌的生活而渴望家乡的莼菜汤。
卧在藤床面对细细的炉烟, 想象陶渊明那样用漉酒巾滤酒的情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彭汝砺:宋代文人,曾任国子直讲、秘书省著作佐郎等官职。
2. 问龚深之疾往复 其一:该诗是彭汝砺写给友人龚深的一组诗的第一首,询问他的病情并表达关心。
3. 未识先生病所因:不了解您得病的原因。
4. 调料想亦费精神:推测您的病因一定耗费了您不少精力。
5. 无人可问维摩疾:暗指无法了解您的真实病情,维摩疾代指疑难病症。
6. 顾我徒知管仲贫:现在我只能了解到您经济拮据的情况,如同了解管仲的贫困一样。
7. 未肯一经终皓首:您不愿意一生都在诵读经书,皓首指的是白头,即年老之时。
8. 不应千里漫思莼:您不应该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想念家乡的莼菜。
9. 藤床卧对炉烟细:想象您在床上躺着,看着炉烟升起。
10. 想岸渊明漉酒巾:联想到东晋诗人陶渊明用漉酒巾滤酒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朋友病情的关切,表现了诗人对人关怀的诚挚之心。前两句看似随意询问,实则包含了诗人对朋友的担忧和关心;第三句用“维摩疾”和“管仲贫”两个典故,形象地描绘出朋友的困境;第四句则传达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第五、六句通过描述诗人与朋友共处的美好时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最后一句则以陶渊明为例,暗示了诗人对朋友病情的理解和关爱。全诗语言简洁而内涵丰富,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出诗人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问龚深之疾往复 其一》是宋代诗人彭汝砺的一首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7年前后,正值宋朝中期的仁宗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文人墨客辈出,不少文人志士都在寻求内心世界的安宁和生活的真谛。
在这一年中,彭汝砺的人生际遇也相对平稳。他虽然出身贫寒,但学识渊博,深受士人敬重。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官员,任职地方官,期间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深受民众爱戴。然而官场之中的人际关系复杂,使他有时感到身心疲惫。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彭汝砺与好友龚深之的往来更显得难能可贵。他们经常一起探讨学问、交流心得,相互鼓励支持。这也许就是《问龚深之疾往复 其一》这首诗歌的创作契机之一。诗句表达了他对挚友的关心之情,以及向往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