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冲和子
想见高风梦已飞,无心中有道心微。
此生独断来修养,何处相逢得指归。
融结几人知火候,斡旋惟子识天机。
松庵欲对禅床坐,莫问朝曦与夕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要看到高尚的风范已经随着梦境离去,心中的道义之光却若隐若现。
独自决定这一生都要修养身心,不知何时何地才能遇到高人指点。
熔铸、凝聚的道理有几人能够了解其中奥妙?只有你才领悟到这其中的自然规律。
我想要坐在松涛阵阵的禅房里,不再去询问朝阳和夕阳的光辉。
去完善
释义
1. 高风:高尚的品格;崇高的风范。
2. 梦中:在梦中。
3. 无心:佛教语。谓舍弃一切妄念。
4. 微:细微;微妙。
5. 独断:独自决断。
6. 修养:培养品德学问。
7. 指归:指引归宿;指示目的所在。
8. 融结:融化凝结。这里形容人们的心志陶冶过程。
9. 火候:烧火的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这里指修行功夫的程度。
10. 斡旋:扭转;挽回。
11. 天机:自然界的秘密;自然的意旨。
12. 松庵:有松树的寺庙或静室。
13. 禅床:供僧徒打坐的床铺。
14. 朝曦:早晨的阳光。
15. 夕晖:傍晚的阳光。
去完善
赏析
《贻冲和子》这首诗歌以诗人的独特视角展示了修道者在精神修养上的坚定与执着。诗人用“梦已飞”来形容自己在梦中体验到的崇高精神境界,表达了渴望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同时,“无心中有道心微”这一句也传达出,尽管表面上看似无意于道,但在内心深处却对道有深深的向往。
诗歌中提到的“此生独断来修养”,表现了修道者执着地独自探究、修养,不放弃的精神风貌。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精神归属的诗人,终于在志同道合的朋友——冲和子的陪伴下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在精神上得到归宿后,诗人认为世俗的成败得失都不足挂齿,因此发出了“松庵欲对禅床坐,莫问朝曦与夕晖”的诗句。
整首诗歌的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诗人的精神世界和对道的求索,展现了诗人坚守信念,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重视和对同道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贻冲和子》是南宋诗人黄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37年,正值南宋时期。此时,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初立的动荡时期。
在这一时期,黄裳作为一位学者和官员,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繁荣、金兵的入侵以及南宋的建立,这些经历使得他对国家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黄裳已经步入老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生活困苦。黄裳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来反映社会现实,唤起人们的爱国之情。在这首诗中,他以“冲和子”自喻,表达了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