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鋹僭号岭南虐其民潘美伐之俘以献为猛虎攫
猛虎攫,噬海隅。
跨峤绵岭,环为鑪。
流膏解节,民毕屠。
帝怒惠顾,思往苏。
授以虣将,施天诛。
长驱无垠,抵其郛。
手援炎歊,吹以濡。
长缨系颈,来累累。
撑骸脍肉,穷凶徒。
观城告社,咸嗟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猛虎袭击,吞噬角落。跨越山丘连绵的山岭,围绕如炉火。流淌出甘美的汁液,解除困境,民众得以保全。皇帝愤怒关注,思考如何挽救。授予勇将,实施天谴。长驱直入,抵达敌方城池。亲手救援炎热的水汽,吹去湿润。用长绳系住敌人首领,带回众多俘虏。撑着骨架,切分鲜肉,消灭穷凶极恶之徒。观看城市和村庄,都感叹不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刘鋹:指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第二任皇帝。
2. 僭号:在实无其位的情况下称帝。
3. 岭南:古代中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地区。
4. 潘美:北宋开国名将。
5. 猛虎攫:以猛虎擒拿比喻潘美的勇猛。
6. 海隅:海角、海边。
7. 跨峤:横跨山巅。
8. 绵岭:连绵不断的山脉。
9. 炉:此处的“炉”寓意战乱如火炉般残酷。
10. 流膏解节:形容民众在战乱中痛苦不堪。
11. 帝怒惠顾:表示皇帝对百姓受苦的愤怒与关怀。
12. 授以虣将:派遣猛将出征。
13. 天诛:上天的惩罚。
14. 无垠:没有边际。
15. 郛:外城。
16. 炎歊:炽热的气焰。
17. 濡:湿润、滋润。
18. 长缨系颈:表示被俘虏的敌军。
19. 撑骸脍肉:形容敌人的残暴行为。
20. 观城告社:表示参观战场并向神明报告战争的结束。
21. 嗟歔:感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历史上的战争场景。首联中的“猛虎攫”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颔联和颈联描述了战争的蔓延和对百姓的残害。帝怒惠顾一句表现了皇帝对百姓苦难的关注,并决定派遣将领平定战乱。接下来的几个诗句描述了战争的进展和胜利,最后两句通过对比战争的惨烈和人民胜利的喜悦,揭示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整首诗歌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刘鋹僭号岭南虐其民潘美伐之俘以献为猛虎攫》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崔敦礼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70年,正值五代十国末期,南方战乱不断,北方的北宋政权逐渐统一中国。诗人通过描述刘鋹在岭南地区犯下的暴行,以及北宋将领潘美伐岭南,将刘鋹俘虏献给朝廷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
崔敦礼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刘鋹作为当时岭南地区的统治者,实行苛政,对百姓施以严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民众疾苦,社会矛盾激化。而北宋将领潘美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了勇猛的气概,成功击败了刘鋹,并将其俘虏,这对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首诗中,崔敦礼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刘鋹描绘成一只凶猛的老虎,以此表达对刘鋹暴行的愤怒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潘美勇敢作战、为民除害的赞美之情。这首诗歌不仅揭示了当时的历史真相,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