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霜亭
霜风吹惨入园林,零落阶前满地金。
頼有翠蕤堪采摘,伴人犹守岁寒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秋风扫过园林,金黄的落叶洒满台阶。幸亏还有翠绿的叶子可以采摘,它们陪伴着人们度过寒冬的心。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傲霜亭:古亭名,位于中国境内。
2. 崔敦礼:北宋时期著名文人。
3. 霜风:寒冷的风。
4. 园林:此处指代傲霜亭所在的地方。
5. 零落:凋谢、飘落。
6. 阶前:台阶前面。
7. 金:此处的“金”指代落叶的颜色,因为叶子在秋天会变色,与金子颜色相似,所以称为“金”。
8. 赖有:幸亏还有。
9. 翠蕤:绿色的花叶。
10. 采摘:摘取。
11. 伴人:陪伴人们。
12. 犹:仍然。
13. 岁寒心:出自《论语·子罕篇》的成语,形容坚忍不拔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傲霜亭》崔敦礼这首古诗描绘了在严霜寒风中,菊花依然盛开的美景。首句“霜风吹惨入园林”,以凛冽的寒风和满地的落叶展现出深秋时节的景象,为下文的菊花的出现铺垫背景。次句“零落阶前满地金”,描述了菊花花瓣随风飘落,洒满台阶的美丽画面。
接下来,诗人写道:“頼有翠蕤堪采摘,伴人犹守岁寒心。”这里提到的“翠蕤”指的是菊花的花枝,诗人通过“堪采摘”三字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伴人犹守岁寒心”则暗示出菊花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守信念的品质,使人们不禁对它产生敬意。
综上所述,《傲霜亭》崔敦礼这首诗通过对严霜寒风中的菊花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菊花坚韧不屈、坚守信念的品质,也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与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傲霜亭》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崔敦礼所创作的。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左右。
在这一年里,崔敦礼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段低谷。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无法跻身官场,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艰难。然而,正是这种挫折,使他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文学理想。他选择了在诗词中寻找慰藉和力量,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而外患也在不断威胁着国家的安宁。宋宁宗在位期间,北宋的政治家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仍在延续,但随着朝政的腐败和战乱的不断,人们对未来的前景感到忧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崔敦礼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在《傲霜亭》一诗中,通过对傲霜斗寒的菊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生活中遭遇了种种困苦,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