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港舍舟步至新河口
潮来白浪卷平沙,渐见菰蒲没两涯。
会欲燃犀鞭魍魉,可能结网羡鲿鯋。
三千水击鹍鹏上,百万军行将士哗。
惊叹渔人何活计,扁舟掀舞寄全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潮水涌来,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平静的沙滩,渐渐地,岸边的水生植物逐渐被淹没。
这美丽的景象让我想要点燃火把驱赶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怪物,可能的话,我还会在河中撒网去捕捉那美味的鱼。
鲲鹏在空中飞翔,扇动着翅膀,如同三千里的大海在波涛汹涌。百万大军在行进,战士们喧闹声此起彼伏。
最让我惊叹的是那些以打渔为生的人们,他们驾着小船,扬帆破浪,一家人的生计都寄托在这艘船上。
去完善
释义
1. 何家港:古代的港口名,具体地理位置不详。
2. 白浪:白色的波浪,形容水流湍急的样子。
3. 卷平沙:指波浪卷起沙滩的景象。
4. 菰蒲:一种水生植物,叶片可供食用,茎秆可制作绳索或编席。
5. 两涯:两岸。
6. 燃犀:燃起蜡烛,表示照亮黑暗的意思。
7. 鞭魍魉:用鞭子驱赶鬼怪,比喻扫除一切邪恶势力。
8. 结网:编织渔网,表示捕鱼的方式。
9. 鲿鲨:鱼名,象征财富。
10. 三千水击鲲鹏上:借用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的意境,形容大鸟在水面上飞翔的姿态。
11. 百万军行将士哗:描述军队行进时士兵们的喧嚣情景。
12. 扁舟:小船。
13. 掀舞:翻腾起舞,这里形容船只行驶时的颠簸。
14. 活计:生计,生活来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河港风光,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河港的景色和生机。首先,“潮来白浪卷平沙”一句写出了河港潮水的汹涌与力量,同时也表现了河岸的平静与宁静。接下来,“渐见菰蒲没两涯”一句则描绘了河港的植物景观,形象地展示了河边生长的菰蒲逐渐覆盖两岸的景象。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于河港生活的向往和感叹。“会欲燃犀鞭魍魉,可能结网羡鲿鯋”两句,诗人以燃犀鞭打怪物、捕鱼者羡慕鲿鯋的能力为比喻,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和对勇敢者的赞美。而“三千水击鹍鹏上,百万军行将士哗”两句则以鲲鹏飞翔和水击的壮观景象,象征了生活波澜壮阔的一面,同时也是对军队雄壮的气势和军容的赞叹。
最后,“惊叹渔人何活计,扁舟掀舞寄全家”两句,诗人为渔民的生活所震撼,他们以一叶扁舟为生,全家人依靠它维持生计,表现出一种顽强的生活态度和坚韧的生命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河港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和力量,同时寄予了诗人对生活热爱和追求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何家港舍舟步至新河口》是南宋诗人崔敦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年代。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诗人崔敦礼见证了民间的苦难生活。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仕途失意,让他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因此,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多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何家港舍舟步至新河口》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河道中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当时民间生活的困苦景象。诗人在何家港舍弃船只,徒步走到新河口,沿途看到了破败的房屋、枯死的树木,以及艰难行进的百姓。这些景象让诗人深感忧虑,他希望能够通过诗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关心,共同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生存而努力奋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