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虎踞城边九日台,前年黄花何盛哉。
去年今日濑阳山,三径荒芜手自删。
今年到此百愁有,物情改尽花依旧。
花不能言心自知,嚼蘂徘徊泪盈袖。
黄花时节年年好,我生浩荡何时了。
栉沐从教饱风雨,只恐飘零人易老。
客中霜风吹我衣,陇头白云呼我归。
江湖僻处好归隠,月上三更闻子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城边的九日台上,老虎静静蹲守,前年的菊花盛开得多么灿烂啊。去年的今天,我在濑阳山上,看着杂草丛生的三径之地,亲手进行了清理。今年来到这里,心中充满忧愁,万物都已改变,但菊花依然如故。花儿无法言语,但我的心却能明白,反复咀嚼花的香气,眼泪不禁满袖。黄菊盛开的时节年年都是美好的,但我的一生却漫长无边,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让风吹透我的衣服,我只担心漂泊不定的人容易老去。客居他乡,寒风吹过我的衣襟,山头上的白云召唤着我回归故里。在江湖的偏僻之处,正是归隐的好地方,当月亮升起时,便能听到杜鹃的啼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2. 虎踞城边九日台:虎踞,借指南京;九日台,古代重阳节登高之处。
3. 前年黄花何盛哉:前年,去年之前的那一年;黄花,菊花;何盛哉,多么茂盛啊。
4. 去年今日濑阳山:濑阳山,地名,具体地点不详。
5. 三径荒芜手自删:三径,指家园;荒芜,杂草丛生;手自删,亲手整理。
6. 今年到此百愁有:百愁,众多忧愁;有,产生。
7. 物情改尽花依旧:物情,事物的变化;改尽,完全改变;花依旧,花儿依然如故。
8. 嚼蘂徘徊泪盈袖:嚼蘂,咀嚼花朵;徘徊,来回走动;泪盈袖,泪水湿透了衣袖。
9. 黄花时节年年好:黄花时节,菊花盛开的季节;年年好,每年都很好。
10. 我生浩荡何时了:我生,我这一生;浩荡,广阔无垠;何时了,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11. 栉沐从教饱风雨:栉沐,梳理头发和洗澡,比喻忙碌;从教,任从;饱风雨,经历风雨。
12. 只恐飘零人易老:只恐,只怕;飘零,漂泊不定;人易老,人们容易衰老。
13. 客中霜风吹我衣:客中,旅途中;霜风,秋风。
14. 陇头白云呼我归:陇头,田野的尽头;白云,飘荡的云彩;呼我归,呼唤我回家。
15. 江湖僻处好归隠:江湖,江河湖泊;僻处,偏远的地方;好归隠,适合隐居。
16. 月上三更闻子规:月上,月亮升起;三更,半夜时分;闻子规,听到杜鹃鸟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九日》:通篇以“九日”为题,揭示出季节与人生的紧密联系。首联写故地重游,次联和颈联写今年的惆怅;颔联、尾联则阐述漂泊不定的生活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歌情感变化起伏,用语婉约凄美,以物言情,给人以深刻的人生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是南宋诗人崔敦礼的一首描绘重阳节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0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
在那个时候,南宋政权已经稳固,但北方疆土仍在金国统治之下,故此,南宋文人常常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崔敦礼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文人,对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着深切的关心。他在《九日》一诗中,借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表达了民众对于国家统一的渴望以及自己忧虑国事的胸怀。
此外,崔敦礼所处的时代,南宋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宋词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其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首《九日》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善于运用民间口语、俚语,使得诗歌语言更加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同时,他还巧妙地将重阳登高、赏菊等民俗活动融入诗中,让诗歌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