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婺州仁风堂寄韩侍郎 其二

标题包含
题婺州仁风堂寄韩侍郎 其二
公余燕寝但凝香,稍退朝来雁鹜行。 政誉已争铜岭峻,恩波仍带绣川长。 未应尚布春风诏,会许重赓夏日章。 皎皎东阳嘉话在,到公端类发天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闲暇之时,房间里弥漫着香气,仿佛凝住了时光;稍微远离繁忙的公务,就能感受到大雁和野鸭悠然自得地行走。你的政绩就像那青铜岭一样峻峭,而你对人民的恩情就像绣川之水绵远流长。或许还不需要发布那象征春天的诏令,就已经有许多人开始歌颂你的美德了。就像东阳县的感人故事那样,你总是能启发别人发出最美好的声音。这样的你,就像那位善于挖掘宝藏的天神一样,无私地将美好的东西带给世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婺州仁风堂寄韩侍郎:题目中的“婺州”是浙江金华的古称;“仁风堂”可能是指该地的一处名胜古迹;“寄韩侍郎”是指写给韩侍郎的一首诗。 2. 公余燕寝但凝香:这里描述的是官员们闲暇时的休息状态,表示他们虽然工作繁忙,但仍有闲暇时间享受生活的美好。其中,“公余”指的是公务之余;“燕寝”为休息的场所;“凝香”是指香气凝聚,这里可以理解为享受美好的生活。 3. 稍退朝来雁鹜行:这句描绘了官员们在结束一天的朝会后,逐渐离开的场景。其中,“稍退”指的是渐渐离去;“朝来雁鹜行”形容官员们朝会的情形。 4. 政誉已争铜岭峻:这句话赞美了官员们的政绩,他们认为这些人的声誉已经可以与铜岭相比。其中,“政誉”指的是政治上的荣誉;“铜岭”指的是铜山,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5. 恩波仍带绣川长:这句表达了官员们对百姓的关心与照顾,他们的恩情如同绣川之水一般绵长。其中,“恩波”表示恩情;“绣川”指的是美丽的河流,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6. 未应尚布春风诏:这句话表达了对官员们未来继续为人民服务的期待。其中,“未应”表示不应该;“尚布春风诏”指的是继续传播美好的政策。 7. 会许重赓夏日章:这句话表达了对官员们再次取得优秀政绩的期望。其中,“会许”表示有可能会;“重赓夏日章”表示重新书写夏日的篇章,这里可以理解为再次取得优秀的政绩。 8. 皎皎东阳嘉话在:这句表示东阳的美好传说仍在流传。其中,“皎皎”表示明亮;“东阳”指的是浙江金华;“嘉话”表示美好的传说。 9. 到公端类发天藏:这句话表达了对官员们能够发挥出色才能的期待。其中,“到公”表示到某人手中;“端类”表示最终的结果;“发天藏”表示挖掘出深藏的宝藏,这里可以理解为发挥出色才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韩侍郎的清廉与仁爱。首联赞美他在公务之余保持高尚品质,不随波逐流;颔联通过对比生动展现了韩侍郎的美好形象和政绩卓越;颈联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再次施展才华,为国家和人民造福;尾联进一步强调他的光辉事迹将流传后世。诗人以优美的诗句,表达了对这位韩侍郎的敬意和赞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婺州仁风堂寄韩侍郎 其二》是南宋诗人崔敦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金兵入侵,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崔敦礼是一位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士人,他曾在仁风堂担任地方官员,以仁爱为怀,关心百姓疾苦。这首诗是他写给韩侍郎的信,表达了他对韩侍郎的敬仰之情,希望他能关注百姓苦难,共同为国家出一份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