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枕上

标题包含
枕上
辗转孤灯梦不成,念家忧国总关情。 月明定到棠梨上,时有啁嘈格磔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不能寐,孤灯相伴,思绪万千。思念家乡,忧虑国家,情感交加。明亮的月光定会洒在棠梨树上,不时传来悦耳的鸟鸣声。
去完善
释义
1. "辗转孤灯":指在孤独的环境中度过漫漫长夜。 2. "梦不成":指难以入睡或者梦境不佳。 3. "念家忧国":表示思念家乡和国家的事务。 4. "总关情":常常引起感情上的波动。 5. "月明":明亮的月光。 6. "定到":一定照在。 7. "棠梨":一种果树,果实可以食用或药用。 8. "时有":有时候会听到。 9. "啁嘈":形容鸟叫声。 10. "格磔":鸟鸣声的一种类型,通常用于形容声音的嘈杂。
去完善
赏析
《枕上》是南宋诗人崔敦礼的一首描绘乡愁与忧国之情的五言律诗。全诗以形象生动的笔触表达作者在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心情,其中蕴含了对家乡、对国家的深切思念和忧虑。 首句“辗转孤灯梦不成”表现了诗人在深夜里独坐,思绪万千,难以入眠的状态。通过“辗转孤灯”的描绘,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微弱的光线下来回踱步,内心充满了无奈与焦虑。 次句“念家忧国总关情”则揭示了诗人无法成眠的根本原因: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在这里,“念家忧国”四字简洁明了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句“月明定到棠梨上”将视线从室内的孤灯转到室外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月色中寻求慰藉的心情。而“棠梨上”则是古人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的词汇,代表了一片宁静、美好的景象。 最后一句“时有啁嘈格磔声”则通过对声音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尽管周围环境宁静,但诗人依然能听到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暗示着他在情感上的纠结与挣扎。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国家的深情厚意,以及他在这两者之间的痛苦挣扎。这种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使我们不禁为这位心怀家国的诗人感到敬佩和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枕上》是南宋诗人崔敦礼的一首小诗,创作于公元1185年。当时正值金朝灭北宋的靖康之耻后,南宋王朝建立,南宋朝廷妥协求和,积极提倡理学,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但与此同时,民族矛盾激化,民众抗金情绪高涨。 崔敦礼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本身虽为士人阶层,但他心怀忧国之情。然而他的主张并未得到当权者的重视,甚至受到排挤。这使他深感无奈和忧虑。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创作了许多诗歌来抒发胸中的不平之气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