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望夜闻影灯之盛斋中孤坐因写所怀
汉家太一昏祠日,宝炬神灯徧京室。
仁寿先从殿里开,纤阿正傍楼前出。
传闻陌上乐康年,宝骑如龙人若仙。
骖驔始见斗城曲,烂熳还逢星汉边。
妍歌巧笑竞赓续,万状晶荧夺人目。
洛桥罗韈自生尘,楚国香缨不藏烛。
五侯四姓共豪华,况乃经过赵李家。
迷路非关武陵水,添妆祗为寿阳花。
九门启钥光如昼,若个游人不回首。
春宵病客独无悰,挟册焚香坐虚牖。
坐久更阑可奈何,著书自古穷愁多。
钟磬笙竽尽邻里,谁能载酒来相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太一祭祀的日子,整个京城灯火辉煌。
仁寿宫殿先行点亮,纤阿的灯光在楼前明亮。
市井相传百姓生活富足,骑马的人都像是仙人。
排列整齐的队伍出现在城市的边缘,星光照亮夜空的边际。
美妙的歌声和甜美的笑容交织,各种场景令人眼花缭乱。
洛阳桥上的女子足踏尘土,楚国人头上的香缨照亮夜色。
五侯四姓都极尽奢华,更何况经过了赵李两家的盛宴。
迷路并非因为武陵水,增加妆饰只为寿阳花。
城门打开钥匙如同白昼,谁能不回头看看这繁华景象。
夜晚的病人独自坐在空荡的房间,拿着书卷点着香薰。
久坐到深夜也无可奈何,从古至今写书的都多愁善感。
钟磬笙竽的声音响彻四邻,但谁又能带着酒来找我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汉家:指汉朝,此处是借汉代指宋朝。
2. 太一昏祠日:太一是古代对天空最高处神的尊号,这里是指皇帝祭祀天地神祇的场合。
3. 宝炬神灯:华丽的灯火。
4. 仁寿:以仁爱的思想长寿,这里是祝颂皇帝的词语。
5. 纤阿:神话中的御者,这里代指宫廷中的侍从。
6. 传闻陌上乐康年:此处引申为民间欢度佳节的场景。
7. 骖驔始见斗城曲:骖驔,形容骏马,斗城,周代的练兵场,这里比喻京城繁华的景象。
8. 洛桥罗韈自生尘:洛桥,洛水上的桥,罗韈,丝织品的袜子,这句形容女子的轻盈。
9. 楚国香缨不藏烛:楚国人喜欢香料,缨指帽子的装饰物,这句描述楚地的风俗习惯。
10. 五侯四姓:泛指权贵豪族。
11. 武陵水:桃花源,相传在武陵,这里表示迷失方向。
12. 寿阳花:《晋书·列女传》记载寿阳公主梅花妆的故事,这里代表美人如花。
13. 九门启钥:古代天子有九门,钥匙象征进入皇宫。
14. 可奈何:表示无法解决或处理的问题。
15. 钟磬笙竽:古代乐器。
16. 谁能载酒来相过:源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为有谁愿意携带美酒一起欣赏美景。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宋代元宵节的繁华景象和作者个人的孤独心境。首联以汉代太一祭祀的盛况开篇,描绘了灯火辉煌、满布京城的场景。颔联以宫殿前的神灯为背景,在街巷看到熙攘繁盛的景象。颈联展示了街市上游人的快乐生活,生动地展现了市民出游、观看灯会的情景。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热闹的氛围中,而是将自己置身于书斋之内。在尾联中,他以“春宵病客独无悰”诉说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寥。尽管周围喧闹繁华,自己却独自在家,卷帙堆积,静坐沉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正月望夜闻影灯之盛斋中孤坐因写所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具体年份未知。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和文学作品。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作者宋庠正身处繁华的京城,目睹了正月十五元宵夜的灯会盛况。然而在这样的热闹氛围中,他却感到孤独,无法融入这熙攘的人群。这种内心的矛盾和对孤独的深刻体验使得他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在这一时期,宋朝的政治制度相对完善,科举制度也为文人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官僚腐败、权力争斗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宋庠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可能在官场上遇到了一些挫折,这也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奈和孤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