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世颂
六十六年,罪犯弥天。
打个{左足右孛}跳,活陷黄泉。
咦,从来生死不相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六十六年":指诗人的年龄。古人常用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等表达人生不同阶段的心境。六十六岁在古代已属高寿。
2. "罪犯弥天":指诗人感觉自己一生所犯罪恶难以计数,心里充满负罪感。弥天,满天的意思,表示数量非常多。
3. "打个{左足右孛}跳":形容以极快的速度跳起。这里"孛跳"是一个动作描绘,左足右孛是指左右脚快速交替跳跃的动作。
4. "活陷黄泉":活着时已经陷入了死亡的境地。黄泉在中国文化中指阴间、地狱,代表死亡的地方。
5. "咦":语气助词,表示惊讶、怀疑或嘲讽的语气。
6. "从来生死不相干":意指诗人看来,生与死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是完全可以割裂开来看待的。
去完善
赏析
《辞世颂》是释如净的一首作品,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人的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诗中“六十六年”可以理解为诗人活了66岁,他称自己为“罪犯弥天”,可能是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感悟。而“打个{左足右孛}跳,活陷黄泉”则表达了面对死亡时的坦然态度,如同打了个趔趄一样跌入黄泉。最后一句“咦,从来生死不相干”则是诗人对于生死的理解,认为生死本来就不相关联,来去自如,无需过于挂怀。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豁达与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辞世颂》是宋朝著名禅宗大师释如净的一首辞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74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儒家、道家、佛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并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当时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分支,强调内心修行和自我觉悟,受到了很多文人士大夫的推崇。
释如净,俗姓徐,名良胤,江苏昆山(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他幼年时便出家为僧,后游历四方,学习佛法。他悟性极高,成为了一位禅宗高僧,曾任宝林寺住持。然而,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晚年时,他因遭受诽谤而被驱逐出寺院,流亡至福建武夷山,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在《辞世颂》中,释如净以质朴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对生死的看法。他认为生死只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无需过于执着。他还呼吁人们要珍惜当下,放下贪嗔痴念,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这首诗歌展现了释如净超脱世俗的高尚品质,以及他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刻理解,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