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燕归梁·独卧秋窗桂未香

标题包含
燕归梁·独卧秋窗桂未香
独卧秋窗桂未香。怕雨点飘凉。玉人只在楚云傍。也著泪、过昏黄。西风今夜梧桐冷,断无梦、到鸳鸯。秋钲二十五声长。请各自,奈思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史达祖(1070年-113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北宋著名词人。 史达祖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在宋哲宗元祐年间考中进士,历任地方官职。在任期间,他关心民生,体察民情...查看更多
vivianyuanli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一人躺在床上,窗外是秋天的桂花,却尚未散发香气。怕的是雨滴带着凉意飘落。美丽的人儿只能在遥远的楚地。也因悲伤而泪眼婆娑,度过昏暗的时光。今晚西风吹过梧桐树,带来了寒冷,使得鸳鸯无法入梦。秋分时节,二十五声铜锣声响悠长。每个人都要独自承受这份思念,细细思量。
vivianyuanli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燕归梁:词牌名,双调五十字。 2. 独卧:独自一人躺在床上。 3. 秋窗:秋天的窗户,借指秋天。 4. 桂未香:桂花还没有飘香。 5. 飘凉:形容雨滴像飘落的寒气一样。 6. 玉人:这里指心爱的女子。 7. 楚云:南方的云,这里指远方。 8. 著泪:带着泪水。 9. 昏黄:黄昏时分。 10. 西风:西方吹来的风,这里指秋风。 11. 梧桐冷:梧桐树在寒冷的风中显得凄凉。 12. 断无梦、到鸳鸯:无法梦见鸳鸯在一起的画面。 13. 秋钲:秋天的钲声,这里指钟声。 14. 二十五声:指傍晚敲钟的次数,古代皇宫中有每天傍晚敲钟报时的传统,此处表示时间渐晚。 15. 各自:各自保重。 16. 奈思量:无奈地思念。
vivianyuanli
去完善
赏析
《燕归梁·独卧秋窗桂未香》这首词以淡雅的笔调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开头“独卧秋窗桂未香”一句,展现了秋天萧瑟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孤独的心境。紧接着的“怕雨点飘凉”则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对寒冷秋雨的畏惧之情,传达出她内心的脆弱与无助。 下阕中,“玉人只在楚云傍”描述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虽然她和心上人天各一方,但心中始终挂念着对方。同时,“也著泪、过昏黄”表明主人公在思念的过程中,不禁黯然泪下,心情沉重。 最后三句“西风今夜梧桐冷,断无梦、到鸳鸯。秋钲二十五声长。请各自,奈思量”则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期许。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西风、梧桐和钟声都成为了她内心情感的寄托,只能独自承受这份沉重的思念。 总之,《燕归梁·独卧秋窗桂未香》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深沉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思绪万千。
vivianyuanli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燕归梁·独卧秋窗桂未香》是南宋著名词人史达祖的一首佳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00年左右,当时南宋正处于北宋灭亡后的休养生息阶段。 史达祖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才子,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在年轻时曾任职于朝廷,但因战乱和政局动荡,导致他一度失去官职,流落江湖。在创作这首词时,史达祖已经年逾古稀,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和世界的热爱之情。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史达祖在晚年独居之时,通过对窗外桂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去的怀念。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经历了许多变革,如政治斗争、民族矛盾等,这些都对史达祖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却能够在这纷乱的环境中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态,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情。
vivianyuanli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