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魏公再用韵勉子孙学

标题包含
和魏公再用韵勉子孙学
儒家乃何事,驾言圣门归。 万古江河流,三春卉木菲。 忍将少年意,负此白日晖。 拱把得封植,要看四十围。 东山公别墅,明湖照簷扉。 尘嚣澹一洗,六籍真可依。 城南拜新作,妙墨龙蛇飞。 著鞭继家声,临岐莫依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应时(1524年-1580年),字季和,号淮海居士,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孙应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儒家为何物?驾车回归圣门之地。 千古江河滚滚流,春日花草芳菲。 怎舍得辜负少年时光,白白辜负阳光照耀。 双手栽培,期待它成长壮大,四十年后可成栋梁之才。 位于东山的公爵别墅,明亮的湖水映照屋檐。 尘世喧嚣逐渐远离,六艺典籍可信赖依靠。 城南有新的作品问世,美妙书法犹如龙蛇飞舞。 鞭策奋发以继承家族荣光,别离之时勿犹豫不决。
去完善
释义
《和魏公再用韵勉子孙学》是一首劝勉子孙学习的诗歌。以下是注释: 1. 儒家:指儒家学说,为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孔子的学说,主张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学术流派。 2. 圣门:指孔子之门,泛指儒家的学问和教育。 3. 万古江河流:比喻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 4.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即孟春、仲春、季春。 5. 卉木菲:形容春天的花草繁茂。 6. 忍将少年意,负此白日晖:意为不要辜负大好时光,要努力学习。 7. 拱把:两手合围,比喻树木细小。 8. 封植:栽培、培育。 9. 要看四十围:表示希望树木茁壮成长。 10. 东山公别墅:指的是东晋著名文人谢安的别墅,位于江苏南京钟山。这里用来象征隐居读书的美好环境。 11. 明湖:指明亮清澈的水面,这里用来形容读书的环境。 12. 簷扉:房屋的门。 13. 尘嚣澹一洗:表示在读书的环境中可以暂时忘记世俗的烦恼。 14. 六籍:指六部经典书籍,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和《乐经》,这里是泛指儒家经典。 15. 著鞭:骑马催促前行,表示抓紧时间学习。 16. 家声:家族的名声、传统。 17. 临岐:面临分别的时刻。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孙应时的《和魏公再用韵勉子孙学》中,诗人以儒家之道为核心,勉励后代学子努力学习,传承家声。诗人首先指出儒家乃是圣人所创立的学术体系,应该被尊崇和发扬。接着,他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年轻一代珍惜时光、不负青春的期望。 诗人认为年轻人应该奋发向前,不辜负阳光灿烂的时光。他们要有理想,有抱负,用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希望。正如树木需要修整培育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样,年轻人也需要磨练自己的意志和能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诗中还提到了魏公的东山别墅,那是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充满了诗意与宁静。在这里,年轻的学子们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古代经典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诗人还提到自己在城南看到的一幅新作品,感慨艺术家们才华横溢,如同神龙飞舞。 最后,诗人勉励年轻一代要勇往直前,为自己的家族争光。在人生道路上,不要犹豫不决,要坚定信念,勇敢地追求梦想,为自己和家族的荣耀而努力拼搏。这首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激励人心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魏公再用韵勉子孙学》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50年左右,正值南宋高宗统治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矛盾尖锐。在这个特殊时期,孙应时的人生经历也颇受波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金榜题名,直至晚年才获得一官半职。 在时代背景下,孙应时深感教育子孙的重要性。他希望通过培养子孙的学识和品德,使他们在动荡的年代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传承家族的文化底蕴。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劝勉子孙勤奋学习的愿望,希望子孙们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成就,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