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鄞城通守厅和潘文叔梅花韵

标题包含
鄞城通守厅和潘文叔梅花韵
未将春草贮鸣蛙,寂寞西湖处士家。 正喜数枝斜更好,聊沽一醉醒还赊。 骨清是我氷霜侣,心赏从渠锦绣华。 不厌相过娱夜永,摘芳和雪试煎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应时(1524年-1580年),字季和,号淮海居士,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孙应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没有将春天的草儿收集起来留给青蛙唱歌,这是寂寞的西湖隐士的家。 正好有几枝桃花盛开得非常美,稍许喝一点酒使自己清醒还能继续欣赏美景。 正直的性格像冰霜一样洁身自好,心灵上的欢愉来自对美好景色的欣赏。 不讨厌夜晚的漫长,因为可以摘下花朵与白雪一起煮茶享用。
去完善
释义
1. 鄞城:古县名,今浙江宁波。 2. 通守厅:官署名称,指地方官员办公的地方。 3. 潘文叔:人名,生平不详。 4. 春草贮鸣蛙:指春天时草地上青蛙的活动场景。 5. 寂寞西湖处士家:此处指代诗人自己孤单的生活状态。西湖,指杭州的西湖;处士,古代指没有做官的人。 6. 数枝斜:指梅花的形态,枝条向四周伸展。 7. 沽:买酒的意思。 8. 醒还赊:指酒醒后的惆怅感。 9. 骨清:品格高洁的意思。 10. 冰霜侣:形容与梅花为伴,一起度过严寒的季节。 11. 心赏:内心欣赏和喜爱。 12. 从渠:任由别人去评价。 13. 锦绣华:指美好的事物。 14. 不厌相过:不介意相互交往。 15. 摘芳:采摘花草。 16. 和雪:与雪相伴。 17. 试煎茶:尝试煮茶。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梅花、借梅花抒怀的诗词。诗中提到了“春草”、“鸣蛙”等春天的景象,以及“西湖”这一美丽的景色,但诗人并未对这些元素进行细致的描绘,而是以“未将春草贮鸣蛙”开头,表现了梅花的宁静和超脱。 诗人通过与西湖处士家比较,强调了梅花的孤独和静谧。而接下来的“正喜数枝斜更好”则展现了梅花顽强的生命力和清新的气息。 诗的第三联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现了诗人自身的高洁品质。最后一句“摘芳和雪试煎茶”则在表达诗人与梅花相互欣赏的同时,也隐含着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纷扰的追求和对高洁品质的坚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鄞城通守厅和潘文叔梅花韵》是南宋诗人孙应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90年前后,正值宋金对抗时期。 孙应时生逢乱世,见证了南宋王朝的衰颓,也曾亲身参与抗金事业。他本是一位热心国事的文人,但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朽,使他忧心如焚。在任鄞城通守期间,他对时事深感忧虑,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才智为国效力,挽救国家危局。 这个时期的孙应时,正处在一个人生转折点上。他的恩师被任命为江淮制置使,而他也受邀协助处理军务,显示出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然而,他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反而受到排挤,这使他感到失望和无奈。 尽管如此,孙应时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个特殊时期,他写下了这首《鄞城通守厅和潘文叔梅花韵》,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