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居即事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寂静冷清的竹林庭院,风雨吹打着丛生的兰花使其弯曲。幽静的小鸟在树林间鸣叫,地面覆盖着绿色的青苔,没有人迹。居住在如此环境中日复一日,夏天的树木繁茂,枝条交错。书房内堆满了各种书籍,闲暇之时常常来到北窗阅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燕居:闲居,指文人居所。
2. 即事:描述眼前所见之事。
3. 萧条:寂寞冷落的样子。
4. 竹林院:竹子丛生的院子。
5. 风雨:刮风下雨。
6. 丛兰:指丛生的兰花。
7. 折:凋谢。
8. 幽鸟:深林的鸟类。
9. 林上:树林之中。
10. 啼:鸣叫。
11. 青苔:植物名,一种喜欢阴暗湿润环境的苔藓类植物。
12. 人迹绝:无人踏足。
13. 日已永:时间已经很长。
14. 夏木:夏季的树木。
15. 纷成结:繁多且形成一个个的树结。
16. 几阁:楼阁上的书桌。
17. 群书:多本书籍。
18. 时来:不时来到。
19. 北窗:北向的窗户。

去完善
赏析
《燕居即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幽静、萧条的环境中独自生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潜心读书的志趣和情操。
首联“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通过描写竹林院落的环境,表现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风雨丛兰折”则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艰难困苦。
颔联“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进一步刻画了这种寂寥、冷清的氛围。幽鸟的啼鸣更显出了山林的幽深与宁静,而青苔遍布、无人踏足的景象则表明了诗人的独居生活。
颈联“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诗人以“燕居”来形容自己的日常生活,点明了诗的主题。其中,“日已永”表示时间过得很快,夏天即将过去,而“夏木纷成结”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尾联“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展现了诗人以书为伴的生活。虽然生活孤独,但诗人却能够潜心阅读,从书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描述,展示了诗人恬淡的心境和高尚的品质,以及他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的毅力和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燕居即事》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所创作的。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时年49岁。
此时的韦应物,人生正处于动荡时期。他早年为玄宗朝长安令,后因安史之乱失守京城被罢官,历经宦海沉浮。此时唐德宗在位,政治腐败,地方藩镇割据严重,战乱不断。
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韦应物深感世态炎凉,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都体现在了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幽静的隐居生活,体现了他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