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射梅

标题包含
射梅
由基去后挥瞻来,不惯穿杨惯射梅。 寄语东居莫涂抹,牺樽自是木之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待时机成熟后再施展才华,未曾擅长射梅花;希望东边的居所不要将美好涂抹,精美器皿自然是木材的劫数。
去完善
释义
1. "由基":指的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将养由基,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这里用以喻指箭术高超的人。 2. "挥瞻来":可能是写作者笔误,原文应为"麾瞻来",意为指挥观看的人来看。麾,指挥棒;瞻,看。 3. "穿杨":原指箭射穿杨树叶子,这里借用,表示箭术的高超。 4. "东居":居住的地方,泛指居住地。 5. "涂抹":古时候祭祀时要涂抹牺牲品的毛皮,这里意思是不要让祭祀的人弄脏了梅花。 6. "牺樽":古代一种酒器,这里用作动词,即制作酒器。 7. "木之灾":这里是说用木头制作酒器会带来灾难。
去完善
赏析
《射梅》这首诗歌中,诗人李龙高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首句“由基去后挥瞻来”以古代神射手养由基为引子,表明自己射箭技艺的高超。紧接着的“不惯穿杨惯射梅”则巧妙地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的独特之处:他不仅能射中树木,更能射中梅花。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的技能,还传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尊重。 至于“寄语东居莫涂抹”,这里的“东居”可以理解为诗人所居住的地方,而“涂抹”一词则表现出一种破坏美感的行径。所以这句话实际上是诗人对家乡的期望,希望家乡的人们不要破坏那自然的美景。而最后一句“牺樽自是木之灾”则是对上述观点的进一步强调。牺樽,即古时候用于祭祀的木制酒器,诗人以此比喻被破坏的自然美景。通过将美景与木制的器皿相联系,诗人深刻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哲理,令人回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射梅》是明代诗人李龙高的作品,创作于明朝晚期。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冬日里欣赏梅花、咏梅赋诗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在明朝晚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社会现象严重,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求精神的寄托和生活的希望。李龙高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