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陈尧叟谢病归济源
文苑垂清誉,朝端仰盛才。
嘉猷毗万路,奇遇列三台。
勤职兴居爽,辞荣奏疏来。
畴咨登百揆,异数冠中台。
巨屏扬旌去,名藩昼锦回。
君臣相厚意,瞻望两徘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文艺界流传著您的美誉,朝廷上仰慕您的才能。您能提出好的建议使万物受益,凭借特殊的际遇位列三台。勤奋工作使您的身心舒畅,辞谢荣华与虚荣是您的主张。谁又能像您这样胜任许多职务呢?当然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您在中央的重要地位。巨大的屏风如旗帜般飘扬,高贵的头衔和名誉接踵而至。这对君臣之间的深厚感情,让人既感激又期待。
去完善
释义
1. 文苑:指文学界或学术界;
2. 垂清誉:留下美好的声誉;
3. 朝端:朝廷或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4. 仰:尊重;
5. 盛才:才能出众的人;
6. 嘉猷:良策、好的建议;
7. 毗万路:协助国家治理各个方面的事务;
8. 奇遇:难得的际遇;
9. 三台:古代星象中的“三台”,象征贵显;
10. 勤职:尽忠职守;
11. 兴居爽:生活愉快;
12. 辞荣:辞谢荣华;
13. 奏疏来:上表请求辞去职务;
14. 畴咨:询问、咨询;
15. 登百揆:登上首相之位;
16. 异数:特别的待遇;
17. 冠中台:位居中央的尊贵地位;
18. 巨屏:宰相的别称;
19. 扬旌:担任显要的官职;
20. 名藩:著名的封地;
21. 昼锦:表示尊贵、豪华的生活;
22. 君臣相厚意:皇帝对臣子的深厚情谊;
23. 瞻望:观看、观望;
24. 两徘徊:左右为难。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陈尧叟的诗。在诗的开头,作者提到他在文苑和朝廷都有着极高的声誉和才能,他对国家大事有出色的贡献,因此得到了很高的地位。他的勤劳工作使他的生活愉快,而他选择辞职则显示了他的谦虚。他离开了高层职位,去了地方职务,但他的名声依然显赫。
这首诗赞扬了陈尧叟的忠诚和才能,同时也表达了君臣之间的深厚感情。他们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赐陈尧叟谢病归济源》这首诗是宋代皇帝宋真宗在公元998年赐予陈尧叟的一首送别诗。当时,北宋刚刚建立不久,国家政局尚不稳定。陈尧叟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因为健康问题请求辞官回乡休养。
在这个特殊时期,宋真宗一方面担心国家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又对忠诚于自己的臣子充满感激和关心。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不仅表达了对陈尧叟健康的关切,还希望他在修养期间能够继续关注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