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僧义澄
止观心地法,色相本皆空。
禅慧明宗性,超然万法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停止观看内心法则,因为物质形象本来都是空的。
通过禅定和智慧来显明你的本质属性,让自己在所有的方法中都保持超然的态度。
去完善
释义
《赐僧义澄》宋真宗
【注释】:
1. 止观:佛教术语,意指通过禅定和智慧观察诸法实相的方法。
2. 心地法:佛家语,指存在于心中的佛法。
3. 色相:佛教术语,指各种有形事物的相貌和表象。
4. 本皆空:佛教观念,认为世间万物都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即所谓“四大皆空”。
5. 禅慧:禅宗的智慧。
6. 超然:超越世俗,达到超脱境地。
7. 万法:佛教术语,泛指一切事物法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真宗皇帝赐给僧人义澄的一首偈颂诗,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前两句“止观心地法,色相本皆空”,描述了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即通过观察内心和外在事物的变化,达到领悟一切法皆空的智慧。后两句“禅慧明宗性,超然万法中”则揭示了禅宗的智慧能够超越世间万物,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整首诗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敬仰和对禅悟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赐僧义澄》是北宋时期宋真宗所创作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97年至1022年之间,即宋真宗在位期间。这个时期,宋朝正处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阶段,佛教信仰在民间颇为盛行。
在创作这首古诗时,宋真宗正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他励精图治,试图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在这个背景下,他对佛教信仰表现出一定的尊重和重视。据史书记载,宋真宗曾多次参加法事活动,并在宫廷中举行斋醮,以示对佛教的支持。
当时,义澄法师因德行高尚而受到宋真宗的赏识。在这首诗中,宋真宗表达了对义澄法师的敬意和赞美,同时也传达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宋真宗对佛教文化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造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