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海珠寺
何年神物抱珠游,遗向沧浪第一洲。
五色化成金世界,六鼇擎出宝香楼。
光涵蛟室星辰动,影落龙宫日月浮。
万古团团天地里,磬声敲出海门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何年:指年代久远无法确知的时期。
2. 神物:传说中的神奇动物或物品。
3. 抱珠游:怀抱珍珠游玩。
4. 遗向:遗留。
5. 沧浪第一洲:指海上的岛屿。
6. 五色:指五彩斑斓的颜色。
7. 金世界:指金色的世界。
8. 六鼇:传说中的六只大鳌。
9. 宝香楼:供奉宝贝和香火的楼阁。
10. 光涵:光芒蕴含。
11. 蛟室:传说中蛟龙居住的地方。
12. 星辰动:星星闪烁。
13. 影落:影子落下。
14. 龙宫:龙王居住的宫殿。
15. 日月浮:太阳和月亮浮动。
16. 万古团团:长久永恒的样子。
17. 磬声:钟磬之声。
18. 海门秋:海滨的秋天。
去完善
赏析
《游海珠寺》是一首描绘寺院景象的诗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海珠寺的神圣与美丽。诗中“何年神物抱珠游”表达了海珠寺的神秘起源,使读者感受到寺庙的超凡脱俗;“遗向沧浪第一洲”则强调了寺庙在海岛上的独特地位。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五色化成的金世界”和“六鼇擎出的宝香楼”,形象地描绘了寺院的繁华景象和庄严氛围。此外,诗中的“光涵蛟室星辰动”和“影落龙宫日月浮”展现了寺院在夜晚时的宁静美好。最后一句“万古团团天地里,磬声敲出海门秋”则传达了寺院的永恒与宁静,以及秋天的肃穆氛围。全诗充满禅意,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美好的景致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嘉靖初年,也就是公元1521年至1532年之间,吕定这位词人创作了《游海珠寺》。此时,明朝政局开始由盛转衰,政治腐朽,民生困苦,而海外倭寇又屡犯边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志之士纷纷追求隐逸的生活,希望能够在诗文中找到心灵的寄托。
吕定是广西人,出身贫寒,却立志读书报国。他年轻时曾随父宦游广东,在海珠寺游览时即兴写下了这首诗篇。当时的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繁华富庶,但也饱受战乱之苦。在游历寺庙的过程中,吕定感受到了远离尘嚣的宁静,同时也对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产生了忧虑。
因此,在这首《游海珠寺》中,吕定通过对寺院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向往避世的心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表达了自己渴望发挥才能、为国效力的理想。这种矛盾的心态正是那个时代士人的普遍感受,也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深深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