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吹台山

标题包含
吹台山
吹台山上彩烟凝,日落云收叠翠屏。 应谓焦桐堪采斵,不知谁是柳吴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吹台山巅,五彩斑斓的烟雾凝聚;太阳落下时,层层叠叠的翠绿宛如屏风一般。人们说那棵焦桐可以砍下来做成乐器,但不知道谁会把它制成柳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吹台山:指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的一座山。 2. 彩烟凝:形容山中雾气缭绕的美景。 3. 日落云收:夕阳西下,云朵收敛的景象。 4. 叠翠屏:层层翠绿的山峰。 5. 应谓:应该认为。 6. 焦桐:指古琴名曲《碣石调幽兰》,相传为唐代琴家柳子玉创作。 7. 采斵:取材砍伐之意。 8. 柳吴兴:指柳子玉,字思荣,唐朝琴师,封吴兴郡公,故称“柳吴兴”。
去完善
赏析
《吹台山》张又新 吹台山上彩烟凝,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山巅烟雾缭绕,犹如一幅泼墨山水画。 日落云收叠翠屏,诗人以“日落”和“云收”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傍晚景象,此时群山如同绿色的屏障一般矗立在地平线上。 应谓焦桐堪采斵,此处借用焦桐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演奏出美妙音乐的期待,也暗含着想要通过艺术表达抒发内心的情感。 不知谁是柳吴兴,诗人以此疑问句收尾,表达了对能人志士的渴求,也是对当时社会的期望。 整首诗歌意境优美,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世的感慨。在张又新的笔下,吹台山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人间的美好与无奈,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吹台山》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时期(公元847年-860年),其时正值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雅士,生活较为稳定,文化艺术繁荣。 诗人张又新是唐代翰林院学士,他的生平遭遇丰富多样。他曾登进士第,一度被贬,后又因政坛斗争受到牵连。然而,尽管遭遇了诸多挫折,他仍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以诗为寄托,展现着坚定的信念。 在晚唐时期,社会政治环境相对宽松,许多文人雅士得以抒发胸臆,创作出大量优美的诗篇。在当时的诗歌流派中,词风多以婉约、柔美为主,而张又新的《吹台山》一诗则以壮丽的描绘和豪放的激情独树一帜,体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