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永嘉百咏 白鹤山

标题包含
永嘉百咏 白鹤山
白鹤山边秋复春,文君宅畔少风尘。 欲驱五马寻真隐,谁是当年入竹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白鹤山旁边,秋天变成了春天,文君的住所旁少有风尘。想要寻找真正的隐逸之士,谁又是当年进入竹林的人呢?
去完善
释义
1. 永嘉:浙江省温州市的古称; 2. 白鹤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境内,是著名景点; 3. 文君:卓文君,西汉时期临邛才女,与才子司马相如曾居住于此; 4. 五马:古代官员出行的象征,此处指代当地官员; 5. 真隐:指真正的隐士。
去完善
赏析
《永嘉百咏·白鹤山》张又新赏析: 这首诗歌以白鹤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之人的赞美。首句“白鹤山边秋复春”描绘了白鹤山的自然景色,秋天和春天交替,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第二句“文君宅畔少风尘”则通过提到文君的故居,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的氛围。在诗人的眼中,白鹤山的氛围仿佛让人忘记了尘世的纷扰。 第三句“欲驱五马寻真隐”表达出诗人想要寻找真正隐逸的人,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谁是当年入竹人?”则是对现实世界的质疑,暗示着真正的隐逸之人已经很少见了。 整首诗通过对白鹤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古诗词的独特见解和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永嘉百咏 白鹤山》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张又新所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唐德宗时期(公元780-805年),此时的唐朝已经进入中期,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国家政局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张又新正身处永嘉郡(今浙江省温州市一带)。他曾在当地担任过官员,期间对当地的山川名胜产生了浓厚兴趣。白鹤山位于瓯江上游,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名山。在这里,张又新发现了一座古寺,名叫白塔寺。寺内有座碑亭,记载着白鹤山的历史沿革。他以此为背景,写下了这首诗篇。 在这个时代,禅宗思想盛行,许多文人士大夫都热衷于参禅问道,寻求心灵的慰藉。张又新也不例外,他在诗中将白鹤山的自然景色和寺庙建筑融为一体,既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敬仰之情,又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