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
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关于牡丹花的古诗。译文如下:
牡丹花一朵价值千金,因为它从来的颜色都非常鲜艳。今天满栏的牡丹花开得如同白雪一般美丽,但这样的美景却让我终身抱憾,因为我从未有机会欣赏到如此美丽的牡丹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牡丹:一种著名的花卉,其花色泽鲜艳,被称为“国色天香”。
2.值千金:价值极高。
3.将谓:即“将以为”,意为“以为,认为”。
4.从来:一直,始终。
5.色最深:颜色最深的牡丹花。
6.满栏:整个栏杆,这里形容牡丹花开得很多。
7.开似雪:形容牡丹花开得非常茂盛,像雪一样洁白。
8.辜负:对……感到失望或不满。
9.看花心:观赏花朵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牡丹》是唐代诗人张又新创作的一首描绘牡丹花的诗歌。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牡丹花的高贵和艳丽,其价值连城,色彩斑斓;然而诗的后两句笔锋突转,写今日的满栏牡丹虽然繁花似锦,却似乎没有之前的颜色那么深沉,颇有些辜负诗人赏花的心情。
这首诗以牡丹为题,借物抒情,既表现了牡丹的独特韵味,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遗憾。作者通过对比昔日的牡丹与今日的牡丹,流露出一种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伤情绪,同时也寓含着对人生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牡丹》:“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更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不负赏花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又新在欣赏牡丹时的所见所感。
创作时间方面,该诗的原作者张又新,生活在唐代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这一时期,社会较为安定,经济繁荣,人们生活富足,对文化、艺术的追求热情很高。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现象。
人生际遇方面,张又新本人并不显贵,他的生平记载不多,似乎不是文人墨客中的知名人士。但从这首《牡丹》诗来看,他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体验身边的事物,对于美好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表现力。
时代背景方面,唐贞元年间的唐代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政治相对稳定,民众开始从战乱后的阴影中走出,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开始复苏。牡丹的盛行,既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出当时繁荣昌盛的社会风貌。
综上,通过这首《牡丹》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张又新身处盛世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