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罗浮山

标题包含
罗浮山
江北重峦积翠浓,绮霞遥映碧芙蓉。 不知末后沧溟上,灭却瀛洲第几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江北岸的重重山峦苍翠浓郁,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晚霞与江水相映成趣,如诗如画,美丽至极。我凝望着这美丽的景色,不禁想起海上的那座仙山——蓬莱,然而我却无法确定它究竟位于海上的哪座山峰之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2. 江北:长江以北的地区,这里指代罗浮山所在的广东地区。3. 重峦:连绵的山岭。4. 积翠:指山间葱郁的绿色。5. 绮霞:美丽的彩霞。6. 碧芙蓉:比喻青山如同美丽的荷花。7. 沧溟:大海,这里指罗浮山下的大海。8.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指代罗浮山诸峰。
去完善
赏析
《罗浮山》是一首描绘壮美景色的诗,诗人借江南的山山水水传达出对家乡美好景色的热爱。全诗以“重峦积翠”和“绮霞遥映”为基本元素,构建了一幅层次丰富、色彩艳丽的画卷。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并未在诗中明确指出他观察到的究竟是哪座山峰,而是用了一个疑问句“不知末后沧溟上,灭却瀛洲第几峰?”引导读者去想象那座神秘的岛屿,使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浮山》是唐朝诗人张又新的一首描绘罗浮山的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49年,正值唐朝中晚期,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此时,张又新正处于人生的中年期,已历经宦海沉浮,对世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他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充分展示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在唐代,由于科举制度的发展,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曾游览过罗浮山,留下了大量的诗篇。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张又新以罗浮山为背景,抒发自己壮志未酬、豪情满怀的情感,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