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百咏 大罗山
越王曾保此山巅,杨仆楼船几控弦。
犹有旧时悬冰在,鲛绡千尺玉潺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越王曾经保卫这座山峰,而杨仆也曾在船上控制弓箭手。
至今仍能看见过去的冰川,那如鲛绡般千尺长的瀑布正潺潺流淌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越王:指越王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君主,曾任保大罗山巅。
2. 杨仆楼船:指汉朝名将杨仆率领的楼船军,此处泛指汉军。
3. 悬冰:冰川融化形成的瀑布。
4. 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象征美好的事物。这里形容瀑布的水流如同鲛绡般细腻。
5. 玉潺湲:形容水流清澈如玉石般流淌。
去完善
赏析
越王勾践曾在此山巅布防,当年杨仆的楼船大军也曾在附近操练。然而岁月匆匆,如今这里只剩下曾经的记忆和一段美丽的传说。山间的瀑布如同鲛人的薄纱,那千尺高的水流仿佛是永不消逝的时光,诉说着过去与未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永嘉百咏·大罗山》是一首描绘我国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的风景名山——大罗山的诗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文人张又新。在公元820年左右,他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
当时正值晚唐时期,朝廷内外政治腐朽,民众疾苦重重,这为张又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身为一位心怀天下的文人墨客,张又新忧国忧民,时常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而此诗的创作地点永嘉,正处于他的故乡江南地区,这里山水秀美、风光旖旎。
在此背景下,张又新通过对大罗山的描述,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展现了大罗山壮丽的景色,如入仙境一般令人心驰神往。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诗人卓越的才情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