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社有怀杭州
早暮涛声遶郡衙,湖山楼阁衬烟霞。
浑疑出处神仙地,不似寻常刺史家。
假守半年无惠爱,退公连日不諠哗。
东州久发同归梦,却念重来未有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和傍晚时分的涛声环绕着郡衙,湖光山色和楼阁在烟霞中若隐若现。这让人恍惚觉得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一点也不像普通的刺史府邸。在这待了半年时间,我并没有给当地百姓带来什么好处,每天退朝回家也是冷冷清清。自从离开这个东方的城市,我一直梦想着再次回来,但实现这个梦想的日子似乎遥遥无期。
去完善
释义
1. "青社":指青州地区,即现在的山东省青岛市一带。
2. "有怀":指对某地的怀念之情。
3. "杭州":中国浙江省省会,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
4. "早暮":指早晚。
5. "涛声":指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
6. "遶郡衙":环绕郡衙,指海边景色围绕官署。
7. "湖山楼阁":指西湖边的亭台楼阁。
8. "衬烟霞":意为被云雾缭绕的景色映衬。
9. "浑疑":感觉仿佛是。
10. "出处":原指诗文篇章的来源,这里表示所处的境地。
11. "神仙地":形容风景优美的地方。
12. "不似":不像。
13. "寻常":普通,平常。
14. "刺史家":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员,这里借指自己的住所。
15. "假守":指暂时代理职位。
16. "无惠爱":指没有施加恩惠或关爱。
17. "退公":从公务中抽身。
18. "諠哗":喧闹,嘈杂。
19. "东州":东方的城市,这里指杭州。
20. "同归梦":共同实现回归故乡的愿望。
21. "却念":又想起。
22. "重来":再次来此。
23. "未有涯":指未来还有许多机会再访此地。
去完善
赏析
《青社有怀杭州》是一首描绘作者身处青社时对杭州的怀念之情的诗。这首诗以早暮涛声、湖山楼阁、烟霞等景物为铺垫,展现了杭州的独特风貌和美丽景色,并以此表达出诗人对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第一句“早暮涛声遶郡衙”描述了清晨与黄昏时分,涛声围绕着郡衙的景象,体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清幽。第二句“湖山楼阁衬烟霞”则描绘了湖光山色中的楼阁与缭绕在其中的烟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杭州风景的热爱。
第三句“浑疑出处神仙地”是诗人对杭州环境的高度赞誉,认为这里仿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赞美了杭州的美丽景致和不俗气质。第四句“不似寻常刺史家”则是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杭州地位的认同和珍视,认为它不同于寻常的刺史之府。
接下来两句“假守半年无惠爱,退公连日不諠哗”反映了诗人在杭州担任官职时的作为,虽然身居高位但并未施行过多的恩惠,而是选择了隐退公事,保持了宁静的生活。这既表明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品质,也表现出他对杭州人民的关爱之心。
最后两句“东州久发同归梦,却念重来未有涯”则是诗人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能再次回到杭州的愿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魂牵梦萦的牵挂,同时也流露出对杭州生活的眷恋。整首诗在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表达中达到了和谐统一,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社有怀杭州》是北宋名臣、文学家赵抃的一首怀乡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70年,当时赵抃任成都知府。在这首诗中,赵抃以凝练的笔触描绘了家乡的美丽景色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在赵抃生活的时代,北宋正处在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墨客竞相涌现,诗歌创作空前繁荣。赵抃作为文坛的佼佼者,他的作品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和推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生活一帆风顺。在他任成都知府期间,曾多次遭受到权臣的排挤和打压。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定地履行职责,为百姓谋福利,展现了一位正直官员的风采。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赵抃在成都任职期间。虽然远离故乡杭州,但他对家乡的记忆和思念却愈发浓烈。在这首诗中,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杭州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牵挂以及对游子身份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