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轩
古邑逢贤宰,构轩凉景生。
尘埃不复到,泉石有余清。
诗得幽奇句,琴多雅淡声。
居民陶美化,应此放高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老的城市遇到有才干的官员,修建轩榭来享受清凉的环境。
尘土不再飘来,泉水和山石还有清清的余韵。
吟咏出幽深奇妙的诗句,弹奏着淡雅的古琴之声。
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沉浸在美化的环境里,也应该由此放飞高尚的情操。
去完善
释义
1. 古邑:古代的城市或村庄。
2. 贤宰:指贤明的官吏。
3. 构轩:建造凉亭。
4. 凉景生:指凉亭四周的环境宜人。
5. 尘埃:尘土,这里指污浊的事物。
6. 泉石:泉水和山石,这里指清凉宜人的自然环境。
7. 余清:指山水之间的清澈空气。
8. 幽奇句:指描绘清幽奇特景观的诗句。
9. 雅淡声:指琴声淡雅,不追求喧闹。
10. 陶美:陶冶情操,使内心美好。
11. 高情:高尚的情怀,指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志趣。
去完善
赏析
《凉轩》一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通过对凉轩环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在诗的开篇,诗人提到在古邑遇到了贤明的县令,他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凉爽舒适的轩室。接下来的两句中,“尘埃不复到”形象地描绘了轩室远离尘世的纷扰,而“泉石有余清”则凸显了轩室周边的优美环境,清澈的泉水和美丽的山石相映成趣。
接着,诗人提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和优美的琴音,这些都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途径。通过诗句“诗得幽奇句,琴多雅淡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美的独特见解。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当地的居民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陶冶,大家都拥有高尚的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凉轩》是南宋诗人赵某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末,即南宋中期。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之间战争不断,民生疾苦。
赵某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人生的低谷。他曾担任官员,但因种种原因被贬谪,离开繁华的京城,来到偏远的地方。在这里,他看到了民间的困苦生活,深感忧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社会经济相对繁荣,但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金国对南宋的侵扰,使得南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某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诗人,写下了这首《凉轩》,表达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