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高善胜
雨窗思昔日,不见半年余。
别后几回梦,中间三寄书。
兵戈吾幸免,踪迹尔何如。
世事难如意,同心却异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下雨时透过窗户思念过去的日子,已有半年的时间没有相见。分别之后曾多次梦见你,期间我寄出了三封信件。战争让我们有幸免于难,你的行踪又如何呢?世界上的事情总是难以称心如意,我们心意相通却无法在一起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雨窗:指下雨时的窗户,这里用以表现诗人的沉思状态。
2. 兵戈:指的是战争或战事。
3. 幸免:这里指幸运地避开危险或不幸之事。
去完善
赏析
《寄高善胜》是一首充满浓厚乡愁的诗词,作者通过描述与友人的离别和思念之情,传达了战争时期人们的无奈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交加的窗前思念往昔的岁月,表达了与友人分别已有半年之久的心情。诗人通过提及梦境中的重逢以及寄出的书信,表达了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团圆的期盼。
诗人感叹于战争的残酷,庆幸自己得以远离战火,然而对于友人的关切却又溢于言表,关切地询问对方的近况如何。面对世事的无常,诗人深感无力,即便有共同的心愿,却无奈分隔两地。这首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抒发了诗人在战乱时期的惆怅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高善胜是宋代诗人赵某创作的诗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暮春时节对故乡和友情的深深怀念之情。此诗所表现的情感丰富而深沉,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诗人以委婉的笔触写出了对故土、亲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友谊的深切怀念。
在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的春天,赵某刚刚辞去了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的职务,回到家乡汴京修养身心。在修养期间,赵某感到孤独无聊,不禁思念起远在蜀地的友人高善胜。此时正值暮春,万物复苏,景色宜人,然而诗人却只能触景生情,感慨不已。他借景抒情,通过对春草、飞花、黄莺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
当时宋朝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之间交往密切,互相唱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在这种背景下,赵某和高善胜之间的友情也得到了升华。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相互激励,共同进步,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