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发轩

标题包含
清发轩
许多清意思,都在此乡间。 有石半枕水,无窗不面山。 侵衣青霭润,拥钓白云闲。 未许嫌幽寂,古人曾闭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许多美好的景致,都在这个宁静的乡村。 有石头作为小憩的地方,靠着流水,窗户四面环山。 云雾缭绕湿润了衣服,垂钓时与悠闲的白云为伴。 没有人嫌弃这里的幽静,因为古时候就有人在这里闭关修行。
去完善
释义
1. 清发轩:诗中的“清发轩”是一个地名的名称,寓意该地方清净且充满自然气息。 2. 许多清意思:这里的“清意思”指的是清静的氛围和雅致的情趣。 3. 此乡间:指的就是诗人所处的乡村环境。 4. 有石半枕水:描述的是在水边有一块巨石,一半浸泡在水中,形成了一个自然的靠背。 5. 无窗不面山:说明房屋四周的窗户都能看到对面的山脉,表达了清幽的自然环境。 6. 侵衣青霭润:青霭是指山间的水汽形成的云雾;侵衣则是说雾气渐浓,似乎能渗透衣裳,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 7. 拥钓白云闲:表示在白云之下悠然自得地钓鱼,体现了诗人的隐逸生活。 8. 未许嫌幽寂:暗示此地虽然偏僻幽静,但并不会让人感到无聊或寂寞。 9. 古人曾闭关:比喻这里的环境与古人的闭关修行类似,充满了隐逸的气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清发轩”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许多清丽的词汇,如“清意思”、“此乡间”、“侵衣青霭润”等,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首句“许多清意思,都在此乡间。”诗人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乡间生活。在这里,“清意思”指的是清新的意境和感受,而“此乡间”则是指诗人所向往的生活环境。 接下来,诗人在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描述了乡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石半枕水,无窗不面山。”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乡间的独特魅力:既有清澈的溪水,又有高耸的山脉。这种山水相依的美景,让人陶醉其中。而在“侵衣青霭润,拥钓白云闲。”这两句中,诗人则用“青霭润”和“白云闲”两个形象的画面,展示了乡间生活的惬意与宁静。 最后,诗人以“未许嫌幽寂,古人曾闭关。”作为结尾,强调了乡间生活的价值所在。这里,“未许嫌幽寂”意味着不能嫌弃乡间的宁静与孤寂,而“古人曾闭关”则是对历史文化的呼应,暗示着乡间生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总之,《清发轩》这首诗通过对乡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乡间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和历史典故的运用,赋予了这首诗丰富的文化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发轩》是赵翼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在这期间,赵翼以学识渊博、文采斐然而闻名于世,并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曾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等职。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在诗歌创作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突破传统的束缚,展现个性。 在乾隆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追求个性的表达和艺术的创新,这使得赵翼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希望通过诗歌反映百姓的心声,同时也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在《清发轩》这首诗中,赵翼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强调了个性的重要性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赵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