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晴车中望安乐宫故址
罢休祈雨又祈晴,天道难知德好生。
钟鼓铿锵西佛寺,草茅荒秽古王城。
温舆即就凉舆便,阴气潜消煖气盈。
栖凤未堪云尚密,可人日脚尚微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停止祈求雨水又转求晴天,天道的规律难以琢磨但大自然赋予生命的恩德却昭然可见。
寺庙中传来钟声和鼓声回响在西方,古老的王城如今已成杂草丛生的荒地。
天气转暖乘坐的凉轿变得适宜,气温逐渐升高,阳气充盈。
凤凰栖息的地方虽然还有些云雾,但阳光已能穿透微薄的云层照进大地。
去完善
释义
1. 罢休:停止;结束。这里指求雨的仪式告一段落。
2. 又:再;表示重复或继续。
3. 天道:天理;大自然的规律。
4. 难知:难以知晓;难以理解。
5. 德好生:道德仁爱的本性使人关爱生命。
6.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7. 西佛寺:西边的一座佛寺。
8. 草茅:野草和茅草;这里是荒草丛生的意思。
9. 荒秽:荒芜污秽。
10. 古王城:古代王城的遗址。
11. 温舆:暖和的车子;这里喻指作者乘坐的车子。
12. 凉舆:凉快的车子;与“温舆”相对,这里指天气由暖转凉的过程。
13. 阴气:寒冷的气息;这里指秋天的寒意。
14. 煖气盈:温暖的气息充满周围。
15. 栖凤:凤凰栖息的地方;这里借指安乐宫的所在地。
16. 云尚密:天上的云层还很密集。
17. 可人:合人心意;令人舒适。
18. 日脚:太阳刚升起时阳光照在地面上的影子;这里形容太阳初升时的光亮。
19. 微明:微弱的光亮;这里指太阳刚刚升起时的光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祈晴途中,遥望安乐宫遗址的所见所思。诗人首先表达了对天道的敬畏之情,感叹“天道难知德好生”,表达了自然界的无常与生命的顽强。接下来,诗人通过“钟鼓铿锵西佛寺,草茅荒秽古王城”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同时,诗人通过对气候变化细致入微的观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期盼。最后,诗人以“栖凤未堪云尚密,可人日脚尚微明”结尾,既点出了天空中厚重的云层尚未散去,也隐喻了社会政治局势的复杂,表达了诗人渴望国泰民安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祈晴车中望安乐宫故址》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并立,北方领土丧失,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薛季宣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历任州县官吏,对民生疾苦有深刻的体会。他还曾游学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交往,对历史文化有深厚的修养。在晚年,他归隐田园,潜心著述,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作品。
在薛季宣生活的时代,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北方领土丧失。尽管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但南宋政权仍试图通过文治手段来巩固统治。在这个背景下,薛季宣的诗文作品往往透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