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振锡桥
五峰翠挼蓝,双涧声振锡。
中有老频螺,倒吹无孔笛。
不许行云作伴归,谁来蹋破苍苔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座山峰青翠欲滴,两条溪涧流水声激荡着锡杖之声。
在这中间住着一位老禅师,他在吹奏无孔的笛子。
不允许云朵相伴飘然而去,有谁愿意践踏这片青苔的痕迹呢?
去完善
释义
五峰翠挼蓝:五峰,指的是天台山的五个主要山峰;翠挼蓝,形容峰峦翠绿如洗,宛如翠绿的织物被揉搓成蓝色。
双涧声振锡:双涧,指发源于天台山的两股溪流;声振锡,形容水流声音宏大,如敲击锡器发出的声响。
中有老频螺:老频螺,是佛教的得道高僧;中,表示在这五峰双涧之间;有,存在之意。
倒吹无孔笛:倒吹,指反着方向吹奏;无孔笛,指没有笛孔的笛子,比喻修行者的心境寂静,不受世俗干扰。
不许行云作伴归:不许,不允许;行云,流动的云彩,这里用来象征世间的纷扰;作伴归,一起回归的意思。
谁来蹋破苍苔迹:蹋,踩踏之意;苍苔迹,青苔覆盖的痕迹,暗含隐世修行的思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诗中的五峰、双涧、老频螺等元素都是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同时,诗中的“倒吹无孔笛”则是对禅宗境界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境界的追求和理解。全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禅宗境界为主题,形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国清振锡桥》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释慧远所作。释慧远,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唐朝初期。他擅长诗歌创作,尤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表达隐逸情怀见长。这首诗的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在国清寺附近的振锡桥上的所见所感。
在唐初时期,由于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建立,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这使得文人墨客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然和人生。释慧远作为一位隐居的僧人,他选择了远离尘世的寺庙生活,将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在他的诗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对自然美和禅意的追求。
在这段时间里,佛教在唐朝得到了很高的地位。唐朝皇帝对佛教的推崇使得寺庙成为文人士大夫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怀的场所。国清寺作为当时著名的佛教圣地,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历。释慧远在国清寺附近的振锡桥上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在游览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综上所述,《国清振锡桥》这首诗是在唐朝初期,作者释慧远因个人选择而选择在国清寺附近的振锡桥上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和表达隐逸情怀的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