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葛通判请益非心非佛因缘以偈示之

标题包含
葛通判请益非心非佛因缘以偈示之
即心即佛眉拕地,非佛非心双眼横。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慧远(334年-416年),俗姓贾,字谦之,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人。东晋时期著名的高僧、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庐山宗师”。 释慧远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尤善老庄之学。他年轻时曾游学长安,后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切随心即为佛,无论是否得道都顺其自然。就像庄周梦蝶离家万里,杜鹃啼血月光洒在枝头陪伴三更天。
去完善
释义
1. "即心即佛眉拕地":这句诗是表达禅宗的见性成佛思想,"即心即佛"指觉悟就在自心中,不需外求。"眉拕地"比喻距离很近,意为只要你能领悟到这一点,就与佛非常接近了。 2. "非佛非心双眼横":这句是对上一句的否定,表达的是一种超脱的状态,既不是执着于佛的境界,也不是随波逐流的状态,这是更高的一种精神境界。 3. "蝴蝶梦中家万里":此处化用了《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故事,意为自己现在如同庄周梦中的蝴蝶,离家千里之外,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子规枝上月三更":"子规"即杜鹃鸟,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春天的象征,同时也是悲苦的意象,这里的"子规枝上月三更"是说在半夜三更的时候听到了杜鹃鸟的叫声,更加深了作者的孤独和乡愁之感。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禅宗修行境界的诗。从题目可知,此诗是应葛通判之请,为他解答关于“非心非佛”的因缘问题而作。诗人以佛家典故、自然界景象和自身的体验为线索,形象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即心即佛眉拕地,非佛非心双眼横”,这里提出了“即心即佛”的禅宗观点。在禅宗中,“心即是佛”意味着每个人内心都有佛性,不必向外求,只需认识并挖掘自己的内心即可达到觉悟。而“非佛非心双眼横”则表达了作者对待事物的中立态度,不执着于任何一边,从而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两句借用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和杜鹃啼月的自然景象,用以描述人在梦境中的思念之情和对故乡的怀想。同时,这也暗含了禅宗修行过程中对自身心灵世界的探索,以及对现实世界所遭遇种种问题的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